鸡排哥上央视了 采访又爆金句 一口油锅炸出人间烟火哲学!
创始人
2025-10-09 12:05:02
0

鸡排哥上央视了 采访又爆金句

  【鸡排哥上央视了 采访又爆金句】“油温差两度都不行!”当48岁的李俊永在央视镜头前说出这句话时,他手中翻飞的鸡排正泛着金黄的油光。这位被网友称为“鸡排哥”的景德镇摊主,凭借6元不变的价格、二十年如一日的品质坚守,以及充满生活智慧的金句,在2025年10月成为了现象级网红。从陶瓷厂下岗工人到“景德镇文旅推介官”,李俊永用一口油锅炸出了草根创业的传奇,更用真诚与匠心为浮躁的商业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流。李俊永的创业史堪称一部“失败者逆袭”的教科书。2005年从景德镇陶瓷厂下岗后,他先后尝试过烧烤摊、煎饼摊,最终在鸡排摊前找到了自己的“天命”。“瓷器要烧1280度才能成瓷,鸡排要炸360秒才能酥脆。”他将陶瓷烧制的匠人精神移植到餐饮行业,凌晨三点起床腌制鸡胸肉的习惯坚持了十年。每天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时,李俊永已经将带着冰碴的鸡胸肉按摩三百秒——这是他经过九次配方调整得出的“黄金手法”。“炸不到位,我将无法原谅自己。”这句被网友称为“鸡排界圣经”的金句,源自李俊永早年的一次教训。2015年冬天,他因图省事提前捞起鸡排,导致老顾客转身离去。这件事让他彻底明白:“留住顾客很难,失去却分分钟的事。”从此,他立下“油温200度、炸制360秒”的铁律,即便在国庆假期日均售出2000份鸡排的高压下,依然坚持现切现腌、每日换油。

  在短视频平台,“鸡排哥”的金句合集播放量突破3亿次。这些看似朴实的话语,实则是他二十年街头智慧的结晶:

  “要想抓住胃,先得抓住心”。面对南昌游客驱车两小时打卡、闪送员每日代购20份的盛况,李俊永独创“聊天调味法”。他会给小学生出数学题找零,与上班族开玩笑“塑料袋6块,鸡排免费”,甚至教八十岁老太说“哥哥姐姐辛苦啦”。这种自带治愈属性的互动,让他的摊位成为“情绪补给站”。

  “别把顾客当流量,当邻居”。当品牌方开出百万加盟费时,李俊永果断拒绝。他记得每位常客的偏好:李阿姨儿子考研成功来买鸡排,他多送份甘梅地瓜;下雨天给白发奶奶多撒把孜然,叮嘱“笑一笑,吃鸡排就得开心”。这种将生意视为“街坊四邻的烟火人情”的理念,让他在流量狂潮中保持清醒。

  “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泥胎里的魂”。从推车到店铺,从酱油椒盐到芝士榴莲口味,李俊永始终坚守三条原则:学生价永远比成人价低1元、绝不使用预制菜、利润超过20%就调整配方。当被质疑“6元鸡排能否盈利”时,他算了一笔账:“猪肉涨三倍,我就把鸡胸肉利用率从65%提升到82%,但品质不能降。”

  2025年10月8日,央视《东方时空》用5分08秒的专题报道,将这位街头摊主推上全国舞台。镜头里,李俊永蹲在地上擦拭灶台的身影,与身后小舅哥切到发红的手、六个同时亮起灯的“李记鸡排”摊位形成强烈对比。主持人评价:“他用二十年熬出了一锅‘真诚的鸡汤’。”

  这份认可背后,是社会对“匠心回归”的深切渴望。当某网红奶茶店被曝使用过期原料时,李俊永的鸡排摊却因“油锅每天彻底清洗三次”登上热搜;当直播带货陷入价格战时,他坚持“不接广告、不打赏、不涨价”的三不原则。文旅局授予他“推介官”称号,古窑景区蹭热度打出“距鸡排哥仅800米”的标语,但李俊永最在意的始终是顾客那句“跟以前一样香”。

  李俊永的爆红,恰逢中国消费升级与价值观重构的交汇点。麦肯锡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Z世代消费者中,68%愿意为“有温度的服务”支付溢价。而李俊永的实践证明:当商业回归本质,6元的鸡排也能承载巨大的情绪价值。

  “现在分店开五家了,还是蹲门口和高中生聊梦想。”面对“是否会商业化的质疑,李俊永的回答充满哲思:“景德镇的瓷器从青花做到釉里红,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泥胎里的魂。”这种将商业逻辑与人文关怀融合的智慧,让他在流量退潮后依然保持热度——近三十日涨粉58.24万,复购率高达92%。

  站在2025年的街头,李俊永的鸡排摊已成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独特窗口。这里既有“凌晨三点腌肉”的个体奋斗,也有“拒绝黄牛限购两份”的商业伦理;既有“金句治愈年轻人”的文化现象,也有“政府授牌推介”的政策认可。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指着胸口说:“这儿得热着,就像景德镇的窑,熄火一千年,重新点燃时还是当年温度。”

  这种“热乎劲”,或许正是破解当下诸多社会焦虑的钥匙。在996与躺平之间,在消费主义与极简主义之间,李俊永用一口油锅找到了平衡点:既要有陶瓷匠人“1280度高温淬炼”的专注,也要有街头摊主“与顾客唠嗑”的烟火气。正如他在央视镜头前所说:“人得浮起来,接住生活的热浪。”当最后一批顾客拿着鸡排离开,李俊永又开始为明天的腌制做准备。油锅里的热油微微翻滚,像极了这个时代对真诚与匠心的永恒渴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点“鸡排哲学”——不是追求完美的标准化,而是在变与不变中,守住那份让人心头一暖的人间温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