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8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两年,加沙6.5万人死于战火,人道灾难蔓延。受访学者认为,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一意孤行不停手,却始终未实现目标,反而瓦解了自身国际形象,美国也失去了中东国家信任,两者在国际和地区的霸权均加速衰弱。
2024年11月5日,巴勒斯坦儿童从加沙地带北部拜特拉希亚镇逃到加沙城。图源:新华社(马哈茂德·扎基摄)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正在埃及进行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哈马斯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国际保障以色列永久结束对加沙地带的侵占,二是将释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与以色列全面撤军的时间挂钩。据美媒及埃及当地媒体透露,谈判氛围积极,但部分关键问题仍难达成共识。
本轮加沙停火谈判之际,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爱尔兰、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再次爆发声援巴勒斯坦的示威,呼吁立即停火。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8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暂时停止冲突,双方进入休整阶段,不意味著问题解决,数月后以色列或会重燃战火。未来加沙局势,既要看谈判结果和美国态度,更要看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力量对比。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从加沙地带突袭以色列境内军民目标。以色列随后对加沙地带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尽管国际社会不断敦促停火止战,以色列至今未停手。两年间,以色列对也门、黎巴嫩、叙利亚、伊朗、卡塔尔等国亦实施军事打击,造成冲突外溢,并拦截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以色列已控制加沙地带约75%的地区,并占领了叙利亚戈兰高地军事缓冲区及周边区域。不过,以色列的一意孤行和美国的袒护引起国际社会不满。西方多国立场转向,联合国已有158个成员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形成国际社会主流意愿。
李伟建指出,以色列最初军事目标是消灭哈马斯,后期不断修正目标,包括近期计划清空占领加沙,战后控制加沙安全等。本轮冲突目前的结果是哈马斯受重创,但某种程度上看,以色列代价更大,国际形象已逆转,也难以插手加沙战后安排。
李伟建续指,在这场冲突中,美国坚持袒护以色列。且在以色列空袭卡塔尔时,美国武器失灵,美方承诺的安全保护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导致美国不仅饱受国际社会批评,也失去中东国家信任,美以在中东的军事优势会一点点丧失。
“本轮巴以冲突与过往都不同,反映了时代和国际秩序的历史性转型过程。”李伟建分析,美国的单边主义横行在加速落幕,以色列也失去2个月平息冲突的能力,二者所代表的国际霸权和地区霸权均在衰弱。这也解释了为何以色列急于利用现存军事优势,扩大占领别国领土。未来随著被占领国实力增强,以色列会被逼归还领土。
李伟建认为,美国的介入使阿拉伯人四分五裂,海湾国家近年亦聚焦自身发展,巴勒斯坦问题本已被边缘化。本轮冲突让阿拉伯国家将巴勒斯坦问题重新提到议事日程,并开始寻求替代美以的武器和技术合作国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