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鸣:“留学香港”声名鹊起 擦亮品牌补阙拾遗
创始人
2025-10-07 21:02:27
0

这几天,内地的国庆、中秋黄金周还未结束,参观香港的著名高校是许多内地来港游客的“重头戏”。由于“高校游”人流量超大,今年十一黄金周,包括港大、港中大、城大在内的不少香港高校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限流”,理大更是直接不允许游客进入校园。

“限流”的背后是“留学热”。今年,申请来港留学的热度前所未有。以香港大学为例,今年非本地本科申请量超过2.5万份,同比上涨25%。其中,来自内地的申请人数突破1.2万,增长约20%;来自国外的申请人数逾4000,增幅接近50%。

笔者与香港和内地的多家顶级大学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年,随著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逐步升温,每年招生期,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会询问笔者:“香港的各所大学究竟对标内地什么层次的大学?”“到底哪所大学综合能力更强?学术巅峰更高?”。

留学申请人数多,竞争异常激烈。港八大高校整体录取率仅为3%。其中,港大、港中大和港科大等顶尖院校,内地学生录取率普遍不足一成。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上个月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指出,现时政府每年提供15000个资助学额给本地生,此数目会维持。由2026至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也由100%增至120%。

现在看来,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的“留学新政”瞄准了学生的需求,精准施策,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令“留学香港”品牌声名鹊起。但这仅是开了一个好头,香港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的“留学大户”竞争,在“锻长板”的同时,需要“补短板”,需要博采众长、固强补弱,形成综合优势,把“留学香港”品牌擦得越来越亮。依笔者之见,香港须在以下三个方面补阙拾遗:

凸显特色  提升品牌形象

美国是全球吸引留学生最多的国家,“留学美国”的理由很有分量。比如:美国的顶尖大学数量为世界第一,科研实力雄厚,教育的多样性与灵活性特征显著,学位认可度高,校友网络遍布全球,等等。

英国的高校也以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多元的教学方法,构成“传授-探究-实践”的学生完整培养链条,特别是英国高校的深度国际化,吸引了大量留学生。在全英大学,国际学生占比达25.2%,教职工中33.3%为国际教职人员。

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积极推出更友好、更进取的留学和移民政策,也吸引了大量留学生。

那么,与以上“留学大户”相比,“留学香港”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厘清“留学香港”的品牌定位,凸显品牌特色。

 “留学香港”至少有三个比较充分的理由,可构成其定位的基本要素。

其一,联通中外的节点。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是中国内地走向世界、世界进入中国内地的“双向通道”。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地生“走向世界”的需求旺盛;中国对全球治理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生“走进中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留学香港”对于内地学生来说,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对于国际生来说,是“走进中国”的第一步。

其二,金融中心的跳板。国际金融中心“纽伦港”的排序举世公认,香港稳居国际金融中心前三,且与第二位的伦敦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态势。“到香港,学金融”,意味著有机会到国际顶级金融机构实习,而香港富集的金融人才群体,为金融专业的学子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可以提升留学生就业“含金量”。笔者担任了4年多的复旦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这2年,复旦学子到香港深造、工作的越来越多,在港复旦校友已达1600多人,很多人就是奔著香港“国际金融”的地位、环境和机遇而来。

其三,科研创新的高地。香港拥有5间世界百强大学,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发实力居世界前列,包括港大、港中大、港科大在内的一批高校拥有全球一流的实验室,并与世界知名高校共建实验室,科研条件优越。笔者留意到,香港高校一年内有多所新学院相继成立。比如,今年3月,香港大学成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7月,成立“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今年4月,香港理工大学正式成立“计算机及数学科学学院”;今年1月,香港城市大学正式成立“生物医学学院”,8月,成立“未来学习学院”。这些都是立足香港的科研优势成立的新学院,为“留学香港”的品牌增色。

除了以上三个点,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留学香港”还有哪些潜在优势?需要我们继续挖掘、筛选、分析,令“留学香港”的品牌形象更加清晰,更加独具匠心、独占鳌头,这是擦亮品牌的重中之重!

优化体验  营造留学氛围

对于留学生来说,到香港留学,更多是看中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优势。同时,许多家庭也会考虑留学成本,把“性价比”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为此,擦亮“留学香港”品牌,还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留学体验。

其一,降低居住成本。香港高昂的住宿费用是国际学生最大的顾虑,校内宿舍供应紧张,校外租房成本极高。为此,应该多方施策来解除顾虑。比如,与开发商合作建设或租赁更多的专属学生公寓;提供更丰厚的住宿补贴或设立住宿奖学金;开发可信赖的校外租房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等等。笔者留言到,特区政府已经出台政策,鼓励商业大厦改作学生宿舍,这无疑是务实之举,是甘霖、膏泽,值得点赞。

其二,优化教学理念。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开放性。学术活动强调批判性思维,倡导课堂讨论,注重团队合作和独立研究。教授鼓励学生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放性”是“留学香港”品牌不可或缺的元素,香港高校更应借鉴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这方面持续优化。

其三,增强国际化氛围。香港虽然是国际都市,但日常生活仍以粤语和中文为主,在香港高校,还存在“内地生圈”、“本地生圈”、“国际生圈”的各种圈子现象,部分学生难以融入本地社会,影响了留学体验的深度。各大学应系统性地组织更多“跨文化圈”的学生互动活动,促进文化融合;建立更完善的 “本地家庭配对”或“校友导师”计划,帮助学生建立本地社交网络;鼓励学生社团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打破文化壁垒;为国际学生提供更系统的基础粤语课程,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交和生活用语,使更多的留学生趋之若鹜、蜂拥而至。

多向链接  拓宽就业路径

留学,是为就业做铺垫。那么,根据香港相关的签证政策和签证渠道,在香港的高校留学生毕业后,对就业有哪些帮助呢?应该围绕这个问题检视不足之处,拾遗补缺。

香港的签证政策虽然相对宽松,但就业市场高度集中于金融、地产等行业,对文科、基础科学等专业的国际研究生就业机会相对有限,我们应多向链接,帮助留学生拓宽就业路径。

比如,香港正在打造“八大中心”,其中包括“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也在大力发展“盛事经济”,推进“以文塑旅,文旅融合”,文化体育活动越来越多,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 又比如,香港的“八大中心”其中包括“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今年5月,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成为与海牙国际法院、常设仲裁法院并列的国际争议解决机构,需要更多的法律人才。

以上两个中心为文科、法律等专业的硕博生来说,提供了实践的机会,特区政府、高校、相关业界可以联手,为这些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为他们就业“搭桥铺路”。

同时,还应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入“加速期”,虽然内地的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但既懂国际规则、又懂大湾区情况的复合型人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呈现“结构性短缺”。特区政府、高校、相关业界可以联手,将香港的留学优势与大湾区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帮助留学生进入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工作。

与美欧的著名高校相比,香港高校的全球校友网络,特别是在某些地区和行业的凝聚力和活跃度有待提升。为此,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在全球主要城市建立和维系活跃的校友会;创建更有效的校友导师计划,为在读生和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实质性支持。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多次会见香港几所主要大学负责人时表示,香港的大学有著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在国际社会享有盛誉,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宝贵资源,是香港的重要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香港各大高校要坚定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共同把大学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不断擦亮香港高等教育“金字招牌”。

 夏主任的深情勉励和殷殷希望,传递了中央支持香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办好教育事业的鲜明信号。如今,“留学香港”声名鹊起,我们在欣喜之余,更应查漏补缺、历久弥新,一步步做强优势,以打造百年基业的视野打造“留学香港”品牌,令香港成为内地学子、全球学子梦想成真的地方,成为国家和香港引以为傲、独树一帜的亮点。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