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尘埃落定。现年64岁的政策主张激进而强硬的前经济安保大臣高市早苗笑到了最后,在第二轮投票中以185票对156票大幅领先,战胜了对手“年轻的政治明星”小泉进次郎(后者44岁,在现任内阁中担任农林水产大臣,选前曾一直被众多媒体、观察家以及普通民众寄予厚望)。由此,高市成为自民党第39任总裁,也是该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第一位女总裁,并大概率将成为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首相。
那么,作为如愿荣登自民党总裁甚至日本首相宝座的日本版铁娘子(她的政治偶像是英国撒切尔夫人),高市早苗上台后会“身段变柔软”,改变之前的强硬姿态,并修正选举时的一些政策吗?同时,高呼“日本优先”以及“日本回来了”的高市早苗与其领导下的内阁,与强调并坚持“美国优先”与“美国回来了”的特朗普政府,会惺惺相惜并同频共振,还是同性相斥,龃龉难以避免呢?
一、高市早苗上台后,其右翼保守倾向是否会有所收敛?
的确,作为右翼保守势力的代表,高市早苗的竞选口号是,“让日本变得更加富强,传给下一代”,并高呼“日本回来了”。与此同时,自诩为忠实继承安倍晋三衣钵的“安倍女孩”,高市早苗在选举中的政策主张基本也是其政治导师安倍晋三当时政策的翻版,有些方面甚至比安倍还保守且强硬,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历史修正主义等是其典型标签。
不过,竞选与实际执政毕竟是两回事。候选人为了博人眼球以获得支持从而赢得大选,在竞选时经常会提出迎合民众心理但现实却未必可行的口号与主张,然而真正当选后是否依然坚持之前的主张则又是另外一回事,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政治是妥协和平衡的艺术。当选自民党总裁尤其是内阁总理大臣后,为了稳固其执政基础,并在国内外塑造较为良好的舆论环境,加之国内外的各种制约因素,笔者认为,高市早苗会对之前的部分选举政策予以修正或不得不修正,至少表面上会部分“身段变柔软”。
但另一方面,江山易改,本性难易。其保守右翼的本色不会根本改变,部分改变或修正也只是策略性、战术性和暂时性的,随著其执政基础尤其是政治基本盘的稳固和强大,其强硬程度不仅不会降低,反而可能会变本加厉。当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与弱点以及自民党内与日本国内政治的复杂性,加上国际环境的制约,高市能否顺利稳固执政基础和基本盘,尚不得而知,或者说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她领导的内阁又是一届短命政府,则又另当别论了。
二、她可能在哪些方面改变之前的政策?
正如高市早苗在当选总裁后的致辞中所表示的一样,“现在与其说高兴,不如说面临堆积如山的难题。”的确,虽然当选为日本自民党总裁,并创纪录地成为日本第一届女首相,但高市面临的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局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执政联盟在国会众参两院均是少数、党内分裂明显、经济压力巨大,还有敏感而复杂的外交平衡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高市在当选致辞中说,她会“工作、工作、再工作”,并希望团结一切力量,尽快拿出切实有效政策和措施。具体来说,她应该会根据轻重缓急,对以下政策予以改变或者部分修正。
首先,修正经济与财政政策。这是最先也是最迫切需要妥协的领域。毕竟,经济发展与安全永远都是执政党必须最优先考虑的头等大事,也是其执政合法性与否的最重要衡量指标。其改变或修正点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降低财政支出的规模与速度;其二,减少对日本央行(BOJ)的公开施压。
高市在选举中推行类似“安倍经济学”的激进财政刺激,主张通过大幅增加公共投资以应对少子化、促进增长。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日本的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已超过260%(约263%),远超希腊债务危机时期(约142%)的水平。对此,财务省和党内务实派一定会强烈警告高市不可太冒进。她将被迫大幅削减财政支出的规模,并在实施时分阶段进行。总之,她的“大胆财政政策”将不得不变得“更加审慎”。
此外,对于任何政府而言,与央行公开对立都是经济决策的大忌。对此高市应该会避免。高市在选举时坚定支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并向日本央行施压维持甚至加码宽松。不过,其上台后,大概率会改变之前的对日本央行强硬施压态度。如果日元因欧美加息而过度贬值,引发严重输入性通胀,其执政合法性将受到严重质疑,甚至由此倒台也未必没有可能。这个风险想来她不会不明白,并由此变得更加谨慎。
其次,关于修宪议程,将战略性推迟,降低优先级。
高市在选举中主张修宪,尤其是将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明确自卫队地位作为核心且优先的政治目标。然而,其上台后,实际优先级将会大幅降低。毕竟,修宪门槛非常高(国会两院三分之二赞成+全民公投过半数),且执政联盟的公明党对此态度很谨慎,国民意见也明显分裂。在此情况下,强推修宪可能导致内阁支持率暴跌,甚至会有联合政府破裂的风险。因此,高市肯定心知肚明,至少短期内她应该不会冒这个险。她会将政治资本优先用于更能见效的领域(如经济上减税与提升防卫能力建设等),而将修宪作为长期宣传目标,以维持其保守右翼的强硬形象,短期内搁置一下也无妨。
再次,在外交与安全政策方面,态度将策略性缓和,尤其是对华方面,其措辞与方法都将大概率软化和柔化。
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高市早苗就任日本首相后,将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备受关注。此前她曾多次公开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宣扬“中国威胁论”。此外,她曾积极推动制定《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旨在限制中日高科技合作,进一步凸显其对华政策的强硬基调。在2016年担任总务大臣期间,她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主导排除华为5G设备,成为日本对华技术“脱钩断链”的关键人物。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高市早苗过去还曾多次妄议台湾问题,甚至在公开场合与已故的安倍晋三一样,鼓噪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错误言论。今年4月,她还曾窜访台湾,与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赖清德会谈。可以想见,其上台之后,日本很可能会在台海问题方面更加深度涉入,甚至试图和美国一起“协防台湾”,使得台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当然,其上台后,尽管政策核心方向(强化日美同盟、提升防卫能力)不会变,但具体执行的手法和言论大概率将会趋于谨慎。尤其是对华的强硬言论将降温,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也大概率应该也会更加谨慎。毕竟,其上台后,为了给高层对话留出余地,她对华的公开批评应该更有选择性和柔软性。此外,来自日本社会的主张稳定和平衡的势力特别是日本经济界的巨大压力也是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为此,高市应该会转向“战略性模糊”,强调“该主张的坚决主张,该对话的积极对话”,避免因过度刺激中国而损害日本的经济利益,至少言论上可能不再像之前那么“咄咄逼人”。
日本自民党第29任总裁高市早苗 图源:新华社
实际上,高市早苗应该已经感受到了外界的压力。在9月24日的竞选活动上,被问及若就任首相是否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她表示,会考虑对外交的影响,“将酌情作出恰当判断,绝不能使其成为外交问题”。在次日的政策演讲中,高市早苗又表示,中国是重要邻国,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辩解称自己对中国的所谓“严厉言论”大多只与经济议题相关。
其实,高市如果若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持续对华强硬,既会加剧日本外交的不确定性,更不利于其自身执政稳定。再说,日本社会民众总体上不赞成高市在领土、历史及现实问题上对华采取强硬态度,认为其强硬且激进的右翼观将“把日本带入危险境地”,对其保持高度警惕。
当前日本在经济上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作为一个95%以上商品需要出口的贸易大国,日本虽然是美国的盟国,但目前也没有逃脱被美国“割韭菜”的命运,在此情况下,如果再搞坏和中国的关系,日本经济将雪上加霜。因此不管高市早苗的个人意识形态多么强烈,日本经济界、政府官僚以及自民党内部的平衡派,都不会任由一个右翼领导人把日本经济带入困境,更不会允许其把日本带入险境。
最后,在社会与文化政策方面方面,也将进行象征性让步。
高市在选举时主张,推动基于传统家庭观念的社会政策。上台后,她应该会继续坚持个人信念,但也会意识到这类社会议题极具争议性,会消耗大量政治资本,万一引发年轻人和都市选民的强烈反对,必将冲淡其经济、安全等核心议程,得不偿失。因此,她可能不会积极主动推动相关立法,或至少将其置于政策清单的末位。
三、她强调日本优先的主张,是否会同美国发生冲突?
高市早苗在竞选时提出“日本人优先”主张,质疑美日现有协议公平性,不满美国“割韭菜”行为(如5500亿美元投资要求)。其主张的确蕴含著试图寻求日本更大的战略自主性的意图,因此与美国有发生政策冲突的一定可能性,但基于日美同盟中美主日从的现实,尤其是日本在安全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现状,这更多会体现在经贸摩擦和战略自主性的有限争取上,绝非想与美国进行全面的政治或军事对抗。
关于日美贸易协定,虽然已经签署,但截至目前美日双方在投资形式、半导体和药品关税,以及两国各自将如何受益等问题上仍存很大分歧。高市早苗曾放言,若上述协议被证明不公平,不排除重新谈判的可能。不过,高市在最近的媒体采访中明确表示,她没有推翻美日贸易协定的想法,只是主张在协定具体实施过程中,万一有对日本不利的情况,应该成立日美双方均参与的协调委员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
与拜登政府不同,特朗普政府淡化意识形态而更加注重利益交换。高市早苗若成为首相,在对美关系上没有太多筹码,让美日关系更进一步估计不太容易。此外,极端强硬的右翼保守形象会不会让特朗普接受甚至欣赏她,也是很大的疑问,至于其在任期间能否改变并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至少目前还看不到相关迹象。
据日本共同社披露,特朗普预计本月访问日本,若行程确定,高市早苗可能在就任约两周后就与特朗普举行面对面会谈。“安倍女孩”的这次大考结果如何,令人拭目以待。至少有一点,她不具备其政治导师安倍晋三的足够强大与灵活,和特朗普也没有密切的私人联系,同时也缺乏与其他美国高层的紧密联系,这些都为其构建未来的美日关系增添了很大不确定性。
多家美国媒体分析指出,特朗普团队对高市早苗的“反华”形象存有顾虑,美方更倾向于一位既能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又能维持地区稳定的日本领导人。相较过于强硬的候选人,美方可能更青睐政策风格稳健、可预测性更高的合作对象。
当然,手里无牌的高市早苗,为了进一步拉近与美国的关系,不排除应美方要求进一步增加防卫支出的可能性,这也与她一贯的强硬防务主张相符,她曾多次呼吁基于日美同盟加速部署导弹系统,强化对敌基地的打击能力,并将防卫预算占GDP的比例从2024年的1.6%逐步提升至2027年的2%。这方面日方动态不仅值得中方警惕,对地区安全局势也必将带来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总之,上台后的高市早苗为了稳固执政基础和基本盘,会在政策实施的战术层面,包括规模、速度、优先级和言论措辞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务实改变或调整,“身段变柔软”一些。但另一方面,她大概率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自己保守、强硬的政治本色和战略方向,不仅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因为这是其得以上台的根本。然而,后者的激进与强硬会给日本社会以及中日关系甚至地区安全局势带来什么,也是不言自明的。
希望上台后的高市及其内阁也能够有此洞见,走得更远。至于中国,只要察其言,观其行,做好自己即可。
(本文作者为上海理工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郭丽,本网获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