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回应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
【店家回应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问价格的时候不说,让我们先吃再说,结账时却要661元!”近日,广东游客杨先生在惠州一家海边餐厅用餐时,点了一份炒蛏子和一盘螃蟹,不料却遭遇了“海鲜刺客”。原本打算享受海边美食的他,等来的却是一张令人咋舌的账单。事件发生在2025年国庆假期,广东惠州“小径湾”的一家海鲜餐厅。据当事人杨先生透露,他原本想通过团购套餐消费,但到店后商家却告知“团购时间已过”,需要单点菜品。点菜时,杨先生多了个心眼,询问老板一些菜品的价格,但老板回答得含含糊糊,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是让他“先点菜”。当老板热情推荐蛏子时,杨先生还没同意,老板就继续介绍,这一举动让杨先生有些尴尬,只得默许。他原本打算先结账再吃,但老板却让他吃完再结账。结果用餐完毕看到账单时,杨先生顿时傻眼了。
螃蟹2.4斤,每斤188元,共计451元;蛏子3斤,每斤68元,共计204元;再加上2人茶位费6元,总计661元。面对这张高价账单,杨先生感到自己被宰了。他原本以为在海边吃海鲜会更便宜,没想到价格如此之高。
随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涉事餐厅老板迅速作出了回应。餐厅老板接受采访时表示,顾客点菜时已明确告知价格与斤数,实际收费比标价还低不少。据老板解释,膏蟹的标价原本是288元/斤,但进货价约160元/斤,加上人工、租金等经营成本,实际只按188元/斤收费。顾客所点的螃蟹重2.4斤,蛏子3斤(单价68元/斤),加上2人茶位费共6元,这才得出了661元的总价。老板强调所有菜品都是明码标价,并表示可以公开监控视频以证清白。他表示目前仍不清楚对方的诉求,曾尝试联系顾客但没有获得回应。
此外,老板提到,若顾客认为价格不合理,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投诉,但“要以正当理由诉求”。
“两道菜661元”事件在网上曝光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热搜榜单。许多网友直言这是“海鲜刺客”,并表示在旅游景点遇到过类似经历。一位网友留言道:“之前在北海银滩玩,累了就在旁边的大排档坐下了,嘿,你们猜怎么着,3个菜700多,将近八百块钱”。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那消费时,三个菜花了1000多块”。
有细心网友分析了价格细节:“膏蟹价格确实挺贵的,150元一斤左右,烧好后卖188元一斤,确实不贵,但是这个蛏子价格太贵了,市场里卖不可能也68块一斤”。
此外,还有人对蛏子的重量提出了质疑:“一碟的蛏子,能有三斤重吗?吃海鲜都是临时称重的,这个秤肯定有问题,三斤的蛏子实际重量估计只有一半左右”。
这起“两道菜661元”事件并非个例,它反映出旅游餐饮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鼓浪屿,也曾有游客陷入同样困境。旅游行业里,部分出租车司机、导游与店家形成了“灰色产业链”。游客对当地情况不了解,信息不对称,让不良商家有机可乘。海鲜价格为何“水分”这么大?这背后有多重因素。
食材成本与最终售价差异明显。“隐形收费”套路频出,加工费含糊不清,商家还常以时令为由抬高价格,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有分析指出,部分商家将加工费拆分为“葱姜费”“处理费”等名目,按海鲜重量叠加。例如,在一些案例中,花蛤66元却另收39.6元加工费。旅游餐饮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商家、监管部门和游客三方的共同努力。
商家应诚信经营,明码标价,不搞价格欺诈;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加大对旅游市场的巡查力度;游客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消费前多做了解,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唯有如此,才能让游客在旅途中真正享受到美好,不再被“高价海鲜”等问题破坏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