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游”火了 淘到金子能带走
【“金矿游”火了 淘到金子能带走】手中端着沉甸甸的淘金盘,在潺潺流水中仔细筛洗,突然一抹金光闪现——这种“沙里淘金”的惊喜体验,正让全国各地的金矿景点在这个国庆假期迅速走红。“孩子特别喜欢淘金环节,整体花费不高,几百元就能玩得很充实。”今年8月,北京的朱先生带孩子自驾前往山东招远,专门打卡了当地的淘金小镇与黄金博物馆。放眼全国,类似的“金矿游”正悄然成为旅游新宠。在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仅需支付30元,游客就能亲身体验淘金乐趣,并且淘到的金箔可以免费带走。
“黄金博物馆外表看着普通,里边却金碧辉煌,大厅柱子和穹顶贴了1万多张金箔。还有25公斤重的金砖、60公斤纯金神女像,非常震撼。”朱先生回忆道。这些黄金景区不仅外观夺人眼球,更提供沉浸式的淘金体验。在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游客们可以端着淘金盘,在指定区域体验“沙里淘金”的乐趣。来自浙江的陈艳在7月带孩子游览时,她的丈夫还幸运地淘到了一片小金箔,“孩子们特别兴奋”。
淘到金子的惊喜固然令人激动,但更让人心动的是亲身体验的参与感。陈艳算了一笔账:一家三口总花费不到500元。成人网络票116元,包含矿洞探险、黄金博物馆参观、抱金砖体验等项目,淘金另付30元。“金箔非常小一片,很难淘到,看着值不了多少钱,但是孩子们很喜欢淘金的过程。”陈艳表示,除了金箔,淘金池里还有很多像玛瑙一样的石头,就算淘不到金子,也能淘点彩色的石头。据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总经理罗峰介绍,该景区开业以来,淘金池累计投入金箔约一公斤,价值超百万元。一片金箔大概在0.03克至0.05克,按当前的金价计算,每片价值约27元至45元。
遂昌金矿的开采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上元年间,至宋代设永丰银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为中国最大矿银产地。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时,所著诗文就有不少对这片矿藏的描绘。一代代矿工曾在这里掘金谋生,但随着矿产储量减少、生态问题加剧,古老的矿区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遂昌金矿确定了将工业遗产变成旅游资源的发展思路。如今,游客可以乘坐复古小火车进入矿洞,亲身体验古代的采矿场景,了解采矿用的“烧爆法”工艺。
“目前国庆期间预约已超1.5万人次。”浙江遂昌金矿矿山公园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峰透露。能够亲手触摸、体验‘黄金是怎样炼成的’沉浸式旅游,正成为不少游客的出行新选择。来自浙江的消费者晴雯(化名)告诉中新经纬,9月份她在和朋友规划浙江衢州到丽水的路线时,发现遂昌正好位于中间点,便顺路探访了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遂昌金矿有唐代、明代的金窟遗迹,这种历史与工业的结合在长三角地区非常独特。”晴雯表示。据罗峰透露,该景区年购票人次约10余万,截至8月底,门票收入700多万元,酒店收入200多万元,合计约1000万元,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3%。
尽管游客量稳定,罗峰坦言,目前景区产品仍属“观光1.0版本”,难以满足当前游客对沉浸体验的需求。“我们已启动5A创建计划,首期2亿元资金到位,9月26日首个提升项目已动工。”罗峰表示,景区正洽谈合作,未来矿洞将融入游戏场景,酒店也将改造为主题酒店。黄金博物馆将新增金饰加工、金箔艺术等体验课程,以吸引年轻客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丽云认为,黄金主题游的走热,一方面源于金价上涨带来的关注,更深层则契合了旅游消费从‘走马观花’向‘参与体验’ 的转型趋势。
古老金矿的旅游转型,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奇体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据遂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遂昌金矿直接吸收周边劳动力就业530余人,并带动周边区域间接就业3000多人。景区内的黄金博物馆除科普展示外,也销售黄金制品,年销售额约4000万元。博物馆内的金条价格紧随上海黄金交易所实时金价,饰品价格则低于主流品牌,金料部分为遂昌金矿自产,部分采购自上海金交所。吴丽云进一步指出,“金矿游”具备天然的稀缺性与地域壁垒,易于构建独特IP,实现差异化竞争。
这个国庆假期,当众多游客在各大景区排队等候时,一批聪明的旅行者却深入矿洞,手持淘金盘,在潺潺流水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惊喜。从古老的采矿遗址到沉浸式的淘金体验,这些曾经的工业遗产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感受到“吹尽狂沙始见金”的喜悦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