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内蒙古排队捡土豆 当地回应
【游客在内蒙古排队捡土豆 当地回应】大约50辆车沿304国道排成长龙,其中许多是京津冀地区的外地车辆——这些游客不是为风景驻足,而是被田里遗落的小土豆吸引了。“谁懂啊!自驾游路过一片土豆地,新鲜的土豆滚得到处都是,越捡越上瘾,根本停不下来!”一位视频发布者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分享她的经历。这段视频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展现了国庆假期期间内蒙古多伦县西干沟乡一段国道旁的奇特景象。
国庆假期期间,内蒙古多伦县西干沟乡的304国道路段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约50辆私家车沿着公路排成长龙,其中许多是来自京津冀地区的外地车辆。这些车主不是因交通堵塞而停车,而是不约而同地走进路边的土豆地,弯腰捡拾着什么。一位当地居民在10月4日路过该路段时,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壮观场面。她表示,视频只展示了一部分车辆,实际约有50辆车停在路边,数十人正在田里忙碌。
如此多的游客涌入农田捡土豆,是否在哄抢农产品?西干沟乡政府工作人员对此作出了明确回应。“那些都是农民自己秋收完了不要了的,剩下的都是尺寸不达标卖不了的小土豆,”乡政府工作人员解释道。原来,当地对上市土豆的尺寸有严格要求,那些不达标准的小土豆无法出售,通常会被丢弃在田里。机械化收割过程中,也会遗漏一些体型较大的土豆,但这些零散的土豆也不值得农民再次收集。
针对网友关注的秩序问题,西干沟乡政府工作人员强调:“路人是经过同意后才下去捡的,不存在哄抢行为”。当地居民也对这一行为表示理解。“外地游客来内蒙古旅游,随便捡个漏,体验一下农村生活,还能带点土特产回去,不浪费也挺好的,”一位当地居民如此看待。她还补充说,该路段路面宽阔,游客停车并未影响交通。从网上流传的视频可以看到,许多车的后备箱都打开了,有人手里提着塑料袋,将捡到的土豆放进后备箱,也有人拿着塑料袋准备去捡。
对于平时远离农田的城市游客来说,这种“捡漏”体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乐趣。“越捡越上瘾,根本停不下来!”一位亲历者在社交媒体上如此描述她的感受。这种乐趣不仅来自于收获免费土特产,更来自于亲近土地、体验农耕生活的独特经历。对许多带孩子出游的家庭来说,这更是一次难得的自然教育机会,让孩子们亲眼见识作物的生长环境。
游客捡拾农民废弃的小土豆,实际上是一种减少食物浪费的环保行为。这些小土豆如果未被捡拾,最终只能在地里腐烂。而通过游客的收集,这些本被浪费的资源得以利用,同时还为游客的旅途增添了乐趣和收获。有分析指出,此类“捡漏式”旅游体现了民众爱惜粮食、变废为宝的朴素情感,无意间促进了城乡互动。
游客们捡拾的不仅是土豆,更是一份对土地的亲近;农民们慷慨允许的不仅是被废弃的果实,更是一份资源共享的温情。在减少浪费与体验乐趣之间,这道国道路旁的自然风景,映照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朴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