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6日电 三年前于“㓥房”住所内向前来探访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演奏小提琴的李靖甫同学,日前在香港同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国庆文艺晚会上,与著名小提琴家姚玨和香港弦乐团同台演奏跨界作品《粤剧幻想曲》。香港多份报章对此发表社评。
《大公报》发表社评:“㓥房”少年实现逆袭 解决跨代贫穷初见成效
这样的“逆袭”成功例子并非个案,这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港人拚搏精神的体现,也是新一届特区政府持续关心青少年发展的有力反映。从“共创明‘Teen’计划”到简约公屋、社区客厅等等,3年来特区政府以一项又一项具体政策,推动解决跨代贫穷问题,如今正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相信,朝著正确的方向久久为功,为青少年实现梦想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将涌现更多“逆袭”成功例子。特区政府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务实施策,由治及兴正在变成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著的事实。
《文汇报》发表社评:精准扶助 让更多弱势青少年圆梦
据统计,全港约有逾11万间㓥房,居住人口达22万,近5万儿童及青少年居于㓥房等不适切居所。居于㓥房的小孩,面临学习及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经济条件的不许可,又对他们的眼界及未来人生规划造成制约。特区政府为香港社会“告别㓥房”制定多项新政,包括设立“社区客厅”、增建“简约公屋”及过渡性房屋等。除了在硬件问题上帮助㓥房户脱离恶劣居所,共创明“Teen”计划等项目更发挥引领作用,集结社会各界力量,在人生规划、事业发展方面作出支持,为弱势青少年注入巨大精神力量,用关爱的氛围引导他们培养乐观正面的价值观,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继而成为社会的栋梁。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共创明天 点亮基层青少年梦想
只要制度设计合理、社会各界携手,更多基层青少年都能够从“向上游”,一步步踏上人生的高地。一是政策点燃希望,施政报告提出的各项措施,为青少年提供了初期的“启动资本”与“安全网”;二社会接棒前行,企业搭建舞台、义务导师指引方向、家族办公室投入资源,成为“助人圆梦”的重要力量,将政策的火种转化为持续燃烧的火焰,形成坚实的支持网络;三是个人全力以赴,基层青少年凭借勇气与毅力,紧握每个机会,完成梦想的冲刺,把梦想化虚为实、开花结果。政府营造环境,社会注入动力,青少年展现决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完)
上一篇:香港中秋节大坑舞火龙一连三晚举行
下一篇:香港早间新闻速览(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