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武器展震撼登场
【朝鲜武器展震撼登场】10月4日,平壤“国防发展-2025”武器装备展览会开幕,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亲临现场。这场被国际媒体称为“东北亚军事技术风向标”的展会,不仅展出了火星-20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北极星-5B潜射导弹等尖端武器,更通过金正恩的强硬表态,向世界传递出朝鲜以核威慑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展会核心展区,火星-20洲际导弹模型引发全球军事观察家热议。这款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新型导弹,在2025年9月完成地面点火试验后首次公开亮相。据朝鲜官媒披露,其发动机推力较前代火星-18提升40%,发射准备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意味着朝鲜已掌握“24小时战备值班”的核反击能力。“火星-20的机动发射车采用八轴重型底盘,可在朝鲜北部山区自由部署。”韩国国防研究院专家金敏哲分析称,“其射程覆盖美国本土全境,配合固体燃料发动机的隐蔽性,生存率较液体燃料导弹提升3倍以上。”海基核力量方面,北极星-5B潜射导弹成为另一焦点。这款在2021年北极星-5基础上改进的型号,射程从3000公里延长至4500公里,可搭载于朝鲜“新浦级”潜艇。更引人注目的是,韩国国家情报院披露的“俄罗斯向朝鲜转让潜艇用核反应堆技术”若属实,朝鲜或将在3年内完成核潜艇研发,届时北极星-5B将具备真正的二次核反击能力。
在开幕式上,金正恩的讲话将展会氛围推向高潮。他直指美国近期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增加战略轰炸机轮驻频次等行为,称其“已构成对朝鲜的直接军事挑衅”。
“我们不会被任何威胁吓倒。”金正恩指着展区内的导弹模型强调,“朝鲜发展核力量的目的不是发动战争,而是阻止战争。如果美国继续在半岛制造危机,我们将采取包括核反击在内的所有必要手段。”
这一表态与朝鲜近期军事动作形成呼应。2025年9月,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宣布“永久切断并封锁与韩国交界的南部国境”,并警告若韩方挑衅将“动用一切可用手段和火力予以无情打击”。而韩国在此前举行的建军77周年阅兵中,高调展示“玄武-5”远程弹道导弹,更被视为对朝鲜的军事对等回应。
朝鲜此次展出的武器,凸显其“够用就好”的国防哲学。以火星-20为例,其射程虽不及美国“民兵-3”的13000公里,但通过固体燃料发动机和机动发射车的组合,实现了“发射即生存”的战术目标。同样,北极星-5B放弃追求中美俄潜射导弹的万公里射程,转而适配朝鲜现有潜艇平台,确保技术可行性与实战效能的平衡。
“朝鲜的核战略是典型的非对称威慑。”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李伟指出,“其核武库规模不足美国的1/20,但通过陆基机动发射与海基隐蔽部署的结合,形成了让美军难以彻底摧毁的生存体系。”
这种策略在俄乌冲突中已得到验证。朝鲜向俄方提供的1200万发炮弹中,90%为152毫米口径,与俄军制式武器兼容;而朝鲜特种部队在克普列霍沃村的战斗,虽暴露出反无人机能力不足等问题,却也展示了“三三制”战术在现代战场中的适应性。正如金正恩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所言:“朝鲜的每一分国防投入,都是为了在强敌环伺中守护人民的和平生活。”
朝鲜武器展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称“密切监视朝鲜核导活动”,并重申“美国对韩国的安全承诺不可动摇”。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则表示“将与美韩紧密合作,应对朝鲜威胁”。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朝鲜展示的武器是主权国家维护安全的正当权利。”这一表态与俄朝2024年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形成呼应,条约中明确规定“一方遭受侵略时,另一方需提供援助”。
而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方一贯主张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反对任何加剧紧张的言行。有关各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当火星-20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在展台上闪烁冷光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个被长期封锁的国家对生存权的执着追求。朝鲜的核导发展,本质上是其在美韩军事同盟压迫下的“安全困境”产物。正如平壤街头随处可见的标语所言:“我们不需要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
这场武器展,既是朝鲜向世界展示肌肉的舞台,也是其发出和平呼号的窗口。当金正恩在开幕式上重复“以核止战”的宣言时,他道出的不仅是一个小国的生存逻辑,更是对大国责任的重申——在核时代,任何轻率的军事冒险都可能将人类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平壤的秋日阳光下,导弹方阵的金属外壳反射着刺眼的光芒。这些被西方媒体称为“威胁”的武器,在朝鲜民众眼中却是“和平的盾牌”。当国际社会为朝鲜的核导进步争论不休时,或许更该思考:在一个仍被冷战思维割裂的世界里,如何真正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朝鲜的选择或许极端,却也提醒着所有人:和平从来不是恩赐,而是需要实力守护的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