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泰山“挤满”陪爬 有人月入2万
【国庆泰山“挤满”陪爬 有人月入2万】2025年国庆假期,五岳之首的泰山迎来客流巅峰。据泰安市假日旅游指挥部统计,10月2日至3日,泰山两条索道共接待游客5.79万人次,高速公路出口来泰自驾车达93169辆,同比增长9.96%。在这场全民登山热潮中,一个新兴职业——“陪爬师”悄然走红,部分从业者月收入突破2万元,成为假期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泰山红门登山口,25岁的陪爬师小陈正帮游客整理背包。他身穿运动服,肌肉线条明显,背包里装着水、能量棒和急救包。“白天600元,夜爬700元,不含景区交通。”小陈的客户以26至40岁的女性上班族为主,服务内容涵盖路线规划、拍照技巧、情绪疏导甚至“公主抱”应急。这份工作的强度远超想象。小陈的手机步数记录显示:国庆首日,他凌晨4点带队夜爬,中午12点下山后,下午3点又接新单,全天步行超30公里。“膝盖疼得睡不着,但听到客户登顶后说‘值了’,又觉得一切值得。”他坦言,陪爬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情绪价值的输出。曾有女游客因与男友争吵半路落泪,小陈陪她聊了3小时,最终两人携手登顶看日出。陪爬行业的兴起,与泰山旅游的持续火爆密不可分。庞大的客流中,不乏体力有限却渴望登顶的游客:带孩子的家长、年过六旬的老人、追求仪式感的情侣……他们成为陪爬服务的主要需求方。“最初是大学生兼职,现在已形成产业链。”探野文化工作室负责人问野透露,其团队从最初的10余人扩展至50人,成员包括退役军人、体育生和户外达人。团队提供定制化服务:在山顶布置鲜花庆生、拍摄国风变装视频、设计“挑战十八盘”激励环节……收费从600元至2000元不等,国庆期间日均接单量超10单。
市场的火热吸引资本入局。泰安市区出现多家陪爬服务公司,线上平台“陪爬师”注册人数突破3000人。某招聘软件显示,国庆期间陪爬兼职时薪达200元,远超普通导游。但快速扩张也带来隐忧:临时加价、服务缩水、安全责任模糊等问题频发。曾有游客投诉陪爬师为赶下一单,催促老人乘坐缆车下山,引发纠纷。
面对乱象,泰安市文旅局开始探索监管路径。2025年9月,市旅游协会发布《陪爬服务规范(试行)》,要求从业者持健康证上岗,明确服务边界,禁止肢体接触等“擦边”行为。同时,景区推出“陪爬师登记制”,在红门、天外村等入口设置服务点,核查资质并强制购买意外险。“行业需要标准,更需要温度。”问野认为,陪爬的本质是“用专业服务传递善意”。他的团队为每位陪爬师配备急救包,定期培训登山安全知识,甚至设立“客户感动基金”,奖励主动帮助游客的成员。国庆期间,团队成员背82岁老人登顶的事迹被游客拍成短视频,获赞超50万次。
陪爬热潮也引发社会争议。2025年8月,一则“两女子花3万请24位陪爬登顶泰山”的新闻冲上热搜。画面中,40斤重的孩子被24名年轻小伙接力“公主抱”登顶,陪爬团队还提供扇扇子、拎行李、捏脚等服务。这场“用钱铺路”的登山之旅,在社交平台引发两极评价:有人艳羡“有钱任性”,也有人质疑“溺爱过度”。
“爬山的意义在于克服困难、磨炼意志,现在倒好,直接用钱把过程抹平了。”教育专家指出,孩子成长需要真实体验挫折,“全程被抱着登顶,他连‘累’是什么感觉都不知道,这种‘保护’反而剥夺了成长机会。”更有网友讽刺:“建议泰山景区推出‘直升机登顶’服务,毕竟有钱人的时间更宝贵。”
面对质疑,陪爬师小陈在十八盘遇到坐轮椅的老人时,团队成员轮流背负老人,用时4小时将其送上南天门。围观游客自发组成“人链”护送,掌声响彻山谷。这一幕被游客拍下,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山不会移动,但人心可以更近。”站在泰山之巅,看云海翻涌、红旗招展,陪爬师与游客的身影交织成一幅独特的时代画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张教授指出:“陪爬热折射出当代社会对情感联结的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人们愿意为‘被理解’‘被陪伴’付费,这是消费升级的表现,但需警惕过度商业化对登山文化的侵蚀。”
泰安市政府也在行动。假日期间,市文旅局设置“泰山小美”志愿服务组,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安全出行、秩序引导等志愿服务;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及时推送温馨提示;市城管局在路口设置花卉景观,通过城管驿站及便民点提供热水、道路引导等“一站式”服务;泰山景区发布《国庆、中秋假日温馨提示》,启动旅游秩序维护Ⅰ级响应模式,新上线“候补订单”功能优化游客体验。
10月4日,泰山景区迎来2025年第700万名游客——来自江苏无锡的9岁女孩徐睿彤。在“登泰山·迎百万·福启未来”活动中,她获赠泰山旅游终身卡,开启了与泰山的特殊缘分。这一数字背后,是泰山景区连续三年游客量突破800万人次的底气,更是中国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的缩影。
站在泰山之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壮美,更有人性的光辉。无论是为生活奔波的陪爬师,还是渴望被理解的登山者,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登顶的瞬间,更在于攀登过程中彼此扶持的温情。
“花钱买的是陪伴和安心。”来自上海的游客林女士说。她聘请两位陪爬师带6岁儿子登山,途中孩子多次想放弃,陪爬师用“寻宝游戏”“十八盘闯关”等方式激发兴趣,最终成功登顶。而那位被24人接力抱上山顶的孩子,或许终会明白: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是否“脚不沾地”,而在于理解——有些路,必须自己走;有些苦,必须自己尝。这,或许才是泰山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