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老人离退休仅23天跳水救人溺亡
【60岁老人离退休仅23天跳水救人溺亡】10月2日16时44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银河南街景苑小区对面的彩虹桥下,一场生死救援打破了秋日黄昏的宁静。60岁的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值班经理黄启东,在距离正式退休仅剩23天时,为营救落水父子献出了生命。当日下午,6岁男童辛某某在彩虹桥下的小黑河岸边玩耍时不慎落水。41岁的父亲辛某情急之下跳入河中施救,却因不会游泳与孩子一同陷入险境。正在附近散步的黄启东听到呼救声后,立即脱下外套冲向河边。目击者描述,黄启东先以最快速度游向男童,与挣扎中的辛某合力将孩子推向岸边。当确认孩子安全后,他转身发现辛某已体力不支,随即展开第二次营救。"岸边全是青苔,我们试了三次都爬不上去。"获救后的辛某哽咽回忆,"就在我快撑不住时,黄大爷用尽全身力气把我推上了岸。"这奋力一推成为黄启东生命的最后动作。由于连续两次入水消耗大量体力,加之河水湍急,他最终因力竭沉入河中失联。16时55分,赛罕区西把栅派出所接到110指挥中心派警后,公安、消防、120急救、蓝天救援队等9个部门20余辆救援车辆迅速集结。现场指挥部调集声呐探测仪、冲锋舟等专业设备,对长500米、宽80米的河段展开拉网式搜索。"当时水温只有12℃,老人穿着便装入水,生存几率随时间急剧下降。"参与救援的消防员王磊透露,搜救过程中发现黄启东的眼镜和鞋子遗落在岸边,推测他入水时未做任何防护准备。18时55分,经过122分钟的持续搜救,救援人员在距落水点30米处的深水区找到黄启东。120急救人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但最终确认其已无生命体征。
经核实,黄启东出生于1965年,是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公司运行控制中心资深值班经理。同事们回忆,这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航班不落地、值班不离岗"的严谨作风。就在事发前三天,他还连续48小时协调处置了3起航班紧急备降事件。
"黄经理总说'运行控制是航空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运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建国展示着黄启东的工作记录:2025年国庆期间,他累计处理127起航班异常情况,其中23起为特情处置。"原本计划退休后帮他带孙子,现在这个愿望永远实现不了了。"妻子张女士捧着丈夫的工牌,泪水浸湿了"安全飞行40年纪念章"。
10月3日上午,呼和浩特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工作人员携1万元慰问金来到黄启东家中。基金会在颁奖词中写道:"在生死抉择的瞬间,您用最后的力量托起了两个家庭的希望,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被救的辛某父子经检查无恙后,携全家登门致谢。面对黄启东的遗像,辛某长跪不起:"因为我的疏忽,让黄大爷没能看到退休后的生活,这份恩情我们全家永生难忘。"目前,辛某已发起"致敬英雄"公益项目,首期筹集的23万元将用于改善当地河道安全设施。
10月4日,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公司党委作出决定,追授黄启东"安全卫士"荣誉称号,并在其生前工作的运行控制中心设立"启东安全岗"。该岗位将由党员骨干轮值,继承黄启东"零差错、全覆盖"的工作标准。
"黄经理常说'安全是航空业的生命线'。"年轻值班员小陈抚摸着新挂的岗位牌,"我们会把他的工作笔记整理成教材,让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据统计,黄启东40年职业生涯中累计安全保障航班2.3万架次,创下公司个人安全纪录。
在黄启东居住的水木年华小区,邻居们自发在事发地设立纪念点。鲜花、蜡烛与写着"英雄走好"的横幅,见证着市民对这位平凡英雄的追思。"他本来可以等退休后安享晚年,却选择了最危险的方式帮助别人。"社区书记王芳说,"这种选择不是偶然,是他40年如一日坚守的必然。"心理学专家分析指出,黄启东的行为符合"利他型人格"的典型特征:"在紧急情境下,他完全忽略了自身安危,这种本能反应源于长期形成的责任意识与道德自觉。"当夕阳再次洒向小黑河,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彩虹桥的轮廓。这座城市不会忘记,在2025年的深秋,有位老人用生命诠释了何为"退而不休"的担当。正如市民在纪念横幅上所写:"您推迟了23天的退休,却让两个家庭获得了永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