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4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显示,香港8月零售业销货额按年上升3.8%,比7月上升1.5%,销货额较远胜7月。香港巴士的报4日转发评论文章,全文如下:
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显示,香港8月零售业销货额按年上升3.8%,比7月上升1.5%,销货额较远胜7月。8月天气不似预期,单月曾发出13个黑雨或红雨讯号,又曾于4日内3次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但数字说明,天气无阻市民和游客继续购物花费,而暑假旺季8月销情更胜7月。
暑期购物潮 并非人人能把握
虽然香港8月零售业报捷,但世界各地“有人欢喜有人愁”,当中英国数字增加3.1%,而台湾地区数字按年微增0.4%,“旅游大国”日本更下跌1.1%。面对暑期旺季,实非挟着“旅游大国”的名头,便可轻易取得佳绩。
为何台湾地区或日本 未能把握暑假黄金机会?
台湾地区因应美国关税战和经济前景未明,自今年4月起,连续4个月的零售业营业额均录得负增长,8月暑假旺季气氛本可刺激消费情绪,惟民众消费信心欠奉,消费额始终未达理想。
日本方面,前首相之子小泉进次郎参选自民党总裁选举时,宣布要处理外国人非法就业及所谓“过度旅游”,日本从来也是中西方游客梦寐以求的旅游梦想乡,但近年右翼政党抬头,排外心态再次浮现,或会影响旅游消费。
个别赴日旅游的游客失德行为和文化差异,泛化成一种负面印象,成为日本国民鄙视外邦客的根源;加上国内经济不振,日圆回升令旅游消费下降,即使日本国民口里恭恭敬敬,但打从心内已不想过多旅客集中到重点旅游城市,想推广冷门旅游地点分散关注,亦暂未成功。加上日本2025年遭遇“大地震”预言影响,日本今年流失大量极具消费力的中国游客,都影响了日本的旅游消费,加上本地经济不振,促成零售额的负增长。
香港零售额又因何上升?
数据显示,香港在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售额按年上升16.4%,比7月9.4%的按年增率大增。8月访港旅客人次达515万,按年上升16%,为疫情以来最高,当中内地旅客有82%,按年上升15%。众所皆知,香港货品是信心保证,正如内地旅客受访时所言,来港买金饰不怕赝品,即使金价一升再升,亦难阻一众内地旅客来港“淘金”;加上金价上升变相令相关行业消费额上升,相得益彰。
8月恶劣天气连连,亦难阻一众市民消费,而网上销售于8月亦按年上升8.9%。恶劣天气期间,多间电商和网店推出恶劣天气折扣优惠,以奇招吸引市民受困在家时的眼球,继而吸收无聊时上网的额外消费;正因恶劣天气下普罗市民无须上班,网购平台大减价,正好填补市民居家防灾的消费空隙。
机会放在眼前,有人选择怨天尤人,亦有人识变求变,在变幻中扭转劣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