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3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英国曼彻斯特一处犹太教堂外2日发生汽车冲撞和持刀伤人事件,英方将事件定义为恐怖袭击。受访学者指出,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整个欧洲社会针对犹太人的攻击事件不断上升,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加剧欧洲国家发生极端事件的风险。
欧盟总部附近集会 图源:新华社
事发当日为犹太教的“赎罪日”,凶手驾车撞向行人,并持刀袭击旁观者,造成2死3重伤。凶手被警方当场击毙,另有3名疑犯被捕。英国警方初步认定,凶手是35岁叙利亚裔英国公民。
英国首相斯塔默提前结束欧盟峰会行程,返英主持紧急会议。他宣布事件是恐怖袭击,承诺将保障犹太社区安全,向犹太教堂增派警力,并强调必须打击“正在抬头的反犹太主义”。
旅法政治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3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本次事件是中东矛盾在欧洲的折射。欧洲犹太人和穆斯林群体,长期存在种族和宗教冲突,欧洲社会对犹太人的攻击和羞辱亦常态性存在,包括在教堂、校园等场合时常发生。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色列实施报复以来,整个欧洲社会对犹太人的攻击事件明显在不断上升。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加剧欧洲国家发生极端事件的风险。
在本轮巴以冲突中,从哈马斯绑架人质,到以色列不愿停手、在加沙酿成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国际舆论发生转变。此次犹太教堂受袭事件,恰好发生在以色列扣押国际援助船队、引发欧洲各国政界谴责和民众游行声讨之际。欧洲舆论会否因此逆转?
宋鲁郑认为,欧洲声讨以色列的主流舆论应不会变调,保护犹太平民、支持巴勒斯坦平民、反对恐怖主义属于同一价值观。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美欧立场不同,美国中东政策以以色列为核心支点,永远站在以色列一边;欧洲外交表态则站在受侵害的一方,惟程度有限,对以色列未有制裁,仅透过承认巴勒斯坦国表达对以色列的反对。
巴以冲突外溢效应在欧洲尤为明显,欧洲各国内外承压。宋鲁郑分析:“欧洲各国都存在大量穆斯林、犹太人群体,若应对中东矛盾不公平,会使更多人激进化,加剧族裔对立,有利极端恐怖主义势力扩张,最终造成混乱,冲击欧洲各国政府,不利于稳定安全。欧洲也希望在中东维持影响力,但美国已在中东有大量军事存在并出售武器,欧洲基本要靠软实力,塑造可信度。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欧洲亦希望获得支持,就不能在巴以冲突上“双标”。”
宋鲁郑续指,二战时期欧洲多国被纳粹占领,配合其屠杀犹太人,使得多数欧洲国家存在“原罪”,在涉及犹太问题上极为敏感,禁止反犹是政治正确。但欧洲与美国不同,批评以色列不等于反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