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大同游客有“亿点多” 半小时走百米 云冈石窟单日接待游客2.87万人次!!
创始人
2025-10-03 16:01:58
0

  大同游客有“亿点多” 半小时走百米

  【大同游客有“亿点多” 半小时走百米】10月1日,“双节”假期首日,山西大同旅游迎来接待高峰,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游客们,纷纷踏足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他们或漫步于古街小巷,探访那些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建筑,感受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厚重;或穿梭于热闹的市集,品尝着地道的特色美食,让味蕾在鲜香麻辣中尽情舞蹈。如今的大同,正以其独有的深厚历史底蕴与鲜活的生活气息,交织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成为无数游客心目中“值得专门探访”的绝佳旅行目的地之一。有网友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感慨,今年大同的游客数量简直多到夸张,用“亿”点来形容都不为过。就在昨晚,大同古城内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人群密密麻麻如同织就的网。在这人山人海之中,想要挪动脚步都极为艰难,半小时的时间仅仅前进了一百米。大同旅游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夜晚的古城完全就是“人潮海啸”的壮观景象,汹涌的人流仿佛要将整个古城淹没。2025年国庆假期首日,山西大同凭借这如潮水般汹涌的人气,以“人潮海啸”的态势强势登上热搜榜单。各大旅游景点中,云冈石窟单日接待游客量高达2.87万人次,现场热闹非凡。同时,还有50万网友通过直播的方式“云游”石窟秘境,跟随镜头领略石窟的壮丽与神秘。大同古城夜间的人流量更是急剧增加,游客们纷纷戏称在这古城中行走“半小时挪百米”。

  全市重点景区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国际游客占比达到18%,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汇聚于此。这座曾经以“煤都”而闻名的北方城市,如今凭借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鲜活的文旅体验,成功蜕变成为全球游客“专门探访”的热门旅游目的地。而这一切令人瞩目的蜕变,始于13年前一位极具魄力与远见的市长的“城市复兴计划”。

  时间回溯到2008年,当时50岁的耿彦波赴任大同市长一职。彼时的这座千年古都,正深陷多重困境之中。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导致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曾经依靠718亿吨储煤量带来的“黑色红利”也在渐渐消失。长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触目惊心。佛像表面蒙尘,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河道淤塞严重,水流不畅;违建现象随处可见,城市环境杂乱无章。城市布局也极为松散,在3.2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棚户区与破旧工厂相互交织,居民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居住环境简陋不堪。

  上任后的第二天,耿彦波便迅速展开“城市诊断”工作。他亲自徒步走访主城区,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经过仔细勘察,指出了交通网络设计不合理、古城风貌遭到严重破坏等核心问题。仅仅十天后,他便提出了“一轴双城”的规划方案——以御河为轴心,在西侧精心修复古建筑群,让古老的文化遗迹重焕生机;在东侧则大力开发新城区,打造现代化的城市风貌。这一宏伟的计划需要拆除3.2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重建230万平方米的复古建筑群,涉及17万居民的搬迁工作,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改造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三大严峻挑战。首先是资金缺口巨大,当时大同年财政收入不足80亿元,而改造工程所需的资金却如天文数字一般。其次是居民抵触情绪强烈,拆迁工作涉及到众多居民的切身利益,部分居民对拆迁存在诸多疑虑和不满。最后是文物保护争议,如何在改造过程中妥善保护文物,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耿彦波精心设计了“三三制”融资方案:通过贷款筹集100亿资金,财政自筹100亿,争取中央与省级支持50亿,剩余的250亿则通过新区土地开发来填补资金缺口。然而,拆迁工作引发的社会矛盾迅速激化。部分居民因为补偿标准不合理、安置房质量存在问题等原因,纷纷堵路抗议,甚至有人给他起了个略带调侃意味的外号“耿拆拆”。

  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耿彦波始终坚守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补偿原则,严禁开发商介入拆迁工作,而是由政府直接与居民对接沟通。他每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工地与居民区之间,亲自协调解决补偿纠纷,耐心倾听居民的诉求。在2008 - 2009年期间,大同投入130亿元建设10万套安置房,让23万棚户区居民顺利迁入新居,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他严格要求所有修复工程遵循“原形制、原风貌、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确保文物的原真性得到保护。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辽代彩塑、善化寺金代山门等珍贵文物,在这场改造工程中得以完好保存,继续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2013年,耿彦波调任太原时,大同改造工程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议。学者阮仪三批评其“拆真建假”,指出部分新建建筑采用现代材料仿古,失去了历史的韵味。但数据却有力地证明了这场变革所取得的显著成效。2012年上半年,大同旅游收入高达86亿元,一举超过了煤炭产业的贡献。地区生产总值也从2007年的500亿元跃升至2011年的800亿元,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空气优良天数从2003年的145天增加至2016年的314天,城市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耿彦波留下的另一笔宝贵遗产是“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大同市博物馆内珍藏着北魏贵胄出行图、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等众多镇馆之宝,成为了游客来到大同必打卡的文化地标。41座国有博物馆与27座民间博物馆共同构成了多元的文化矩阵。吉家窑博物馆展示着辽金时期的陶瓷技艺,让游客领略到古代陶瓷艺术的魅力;广灵剪纸博物馆收藏着中外流派的剪纸作品,展现了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元顺兴钱币博物馆则呈现了中国货币的发展史,带领游客穿越时空,感受货币文化的变迁。2025年,大同博物馆群接待量突破千万人次,夜间开放政策更是让“博物馆之夜”成为文旅新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夜晚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耿彦波时代埋下的文化种子,在2025年迎来了爆发式的生长。国庆假期期间,大同推出了三大创新业态。

  实景演出矩阵精彩纷呈,如梦大同剧场每日都会上演北魏爱情史诗,通过精彩的表演,将北魏时期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户部角综合文旅区则通过“文化 + 场景 + 业态”的创新模式,重现了古代市井生活的热闹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博物馆沉浸体验别具一格,市博物馆夜间开放“北魏夜宴”主题展,游客可以穿戴AR设备,参与到历史场景的互动中,与历史人物近距离接触,身临其境地感受北魏时期的繁华与热闹。

  国际文旅合作成果丰硕,依托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大同与敦煌、西安携手共建“丝绸之路文化走廊”,加强了文化交流与合作。云冈石窟与柬埔寨吴哥窟开展数字艺术联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展现给全球观众,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

  2025年上半年,大同接待游客7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65%。国庆假期前三天,古城日均接待28万人次,10月3日单日突破33万人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1天延长至3.5天,带动餐饮、住宿等关联消费增长42%。2025年的大同,既保留着华严寺、善化寺等89处文物单位的千年风骨,又孕育出“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等创新空间——这里通过植入111棵大树活化街区生态,用沉浸式剧场、非遗市集重构市井文化,实现“历史质感与时代新潮”的交融。

  耿彦波留给大同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构,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革新:

  文化价值优先: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规划核心,避免“拆真建假”的短视行为。

  民生导向治理:通过政府主导拆迁、公平补偿机制,化解社会矛盾。

  产业多元转型:以文旅为支点,撬动科技、康养等产业协同发展。

  长效运营思维:建立博物馆群、夜间经济等可持续文化生态。

  当游客在国庆夜游中感叹“人潮海啸”时,他们脚下的每块砖石、眼见的每处光影,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复兴的故事——这座曾濒临衰败的煤都,如何通过文化重塑找回千年古都的尊严与荣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