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2日电 香港科学馆科学推广组与法国驻港澳总领事馆合作,推出“智能——万物有灵”展览,展期至10月29日。展览由最简单的生命体开始,带领观众一同了解智慧的多样性,从单细胞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与移动、植物对环境的感知与回应,到昆虫所展现的协调能力与集体智慧,以至更复杂的动物行为,进而探索人类的独特性及人工智能的发展。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署长陈咏雯2日在开幕典礼上致辞时表示,康文署与法国驻港澳总领事馆一直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致力透过大型项目促进文化交流,而自2021年起每年于香港举行的法国科学节正是其中一个例子。今年的法国科学节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大家思考智慧定义的不断演变,及探索其不同形式。
主礼嘉宾亦包括法国驻港澳总领事杜丽缇和香港科学馆总馆长刘启业。
展览亦展出由香港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提供的珍贵动物标本,包括北极狐、东亚家蝠、金狮面狨和莱氏拟乌贼等,并有多种精致的昆虫及雀鸟巢穴,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动物为生存所展现的各种本领,以及建构安乐窝的高超技巧。例如被称为“雀鸟界裁缝师”的长尾缝叶莺,会用鸟喙当针,再利用蜘蛛丝将树叶缝合,形成一个稳固的杯状巢穴来孵育雏鸟;黄猄蚁则利用其幼虫吐出的丝作为“胶水”将树叶黏合成巢穴,又会通过化学和触觉讯号沟通,并协调其复杂的筑巢活动。
展览亦设有关于白蚁巢和名为汉斯的聪明马匹的短片,让参观者进一步见识到动物的智慧。参观者亦可以透过拼砌脑部模型,了解大脑不同区域的功用。场内的阅读角则摆放由香港公共图书馆精选的书籍,涵盖动物的行为和生存智慧,以至机械人和人工智能等主题,让公众能够探索智能引人入胜的本质与多样性。
香港科学馆将举行一系列免费活动,包括在十月三日举行的“动物智能——行为分析”开幕研讨会,由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管纳德(Benoit Guénard)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神经科学系讲座教授容永豪教授从跨学科角度,探讨不同生物的智能。十月八日举行的“语言与智能”讲座,由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副教授克里斯托夫・古佩(Christophe Coupé)教授讲解人类与动物在生物和社会系统中演化出的智慧,并分享有关方面的最新发展及研究。十月十二日播放的纪录片《智力真面目》,从多角度剖析智力的本质与影响因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