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阅兵表演失误 李在明面无表情鼓掌
【韩阅兵表演失误 李在明面无表情鼓掌】10月1日,韩国国防部在忠清南道鸡龙台举行建军77周年阅兵式,总统李在明出席检阅。一名跆拳道选手表演腾空飞脚时没有踢到木板。随后,镜头缓缓转向坐在观礼台上的李在明。只见他身着一袭笔挺的西装,脸上却毫无表情,只是机械地拍着手鼓掌,动作显得有些生硬。而周围的其他观众,或面露激动之色,或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小国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与他这种淡漠的反应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这一场景,不仅从侧面暴露出了韩国阅兵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娱乐化倾向,更与我国阅兵仪式中那庄严、整齐且充满纪律与集体精神的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此次阅兵式上,原本安排了跆拳道表演环节,这本应是展示韩国传统武术深厚底蕴与军事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时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选手在表演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一个本应潇洒利落的动作却做成了滑稽的姿态,现场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尴尬,原本精心营造的仪式感也在这失误中沦为了“尴尬现场”。而更耐人寻味的是李在明面对这一失误时的反应。面对选手的失误,他既没有露出任何惊讶的神情,也没有给予鼓励的微笑或眼神,更没有通过语言来巧妙地化解现场的尴尬气氛。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以一种近乎机械的方式鼓掌,仿佛只是在完成一个既定的程序,没有丝毫的情感波动。这种“冷处理”的方式,深刻地折射出了韩国阅兵仪式中娱乐元素与军事严肃性之间存在的矛盾。
事实上,韩国阅兵常常会融入跆拳道、流行音乐等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表演元素,试图通过这些“软实力”来展示国家的形象和文化魅力。例如,在2013年韩国建军65周年阅兵中,特种部队的表演就因为动作过于夸张,被不少人批评为“杂技秀”,失去了军事表演应有的庄重感。而此次跆拳道失误事件,更是进一步暴露了娱乐化表演与军事仪式核心功能之间的脱节问题。当表演成为了阅兵仪式的主角,原本应该凸显的军事威严反而被大大稀释了。
与韩国阅兵所营造出的这种“轻松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阅兵仪式始终以严明的纪律、整齐的队列和坚定的精神面貌作为核心要素。例如,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中,受阅方队以“毫米级”的精度完成每一个动作,官兵们的眼神坚毅无比,步伐铿锵有力,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强大的集体意志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这种两国阅兵仪式之间的差异,其实源于两国阅兵的根本定位不同。我国的阅兵,不仅仅是国防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仪式。从方队的编成到口号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强调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魂,彰显着我国军队的坚定信念和强大战斗力。而韩国的阅兵,则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对外展示军事技术、对内提振民心的政治活动,娱乐元素常常被用于冲淡军事所带来的紧张感,试图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
中国阅兵深受“集体主义”文化影响,强调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例如,女兵方队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展现女性军人的风采,但始终与整体队列保持高度一致。反观韩国,其阅兵正步虽独特(左臂高举过顶、右臂固定),但士兵表情常显松散,甚至出现方队行进中分心观看啦啦队的场景,暴露出纪律性的不足。此次韩国阅兵中,“玄武-5”导弹、机器狗等装备亮相,凸显其对“不对称战力”的重视。而我国阅兵则更注重体系化作战能力的展示,如东风系列导弹、歼-20战机等,体现“全域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思维。
韩国阅兵的娱乐化倾向,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作为美国扶持下建立的军队,韩军长期依赖美式军事体系,甚至在正步设计、队列训练中保留了日本殖民时期的痕迹(如左臂高举过顶)。这种“混合基因”导致其阅兵仪式既缺乏传统军事文化的沉淀,又难以完全融入美式严谨风格,最终形成“四不像”的尴尬局面。
而我国阅兵则深深植根于革命传统与现代国防建设。从井冈山时期的红军阅兵到如今的国庆大典,每一次仪式都是对“人民军队为人民”宗旨的传承。例如,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中,官兵们泥泞中列阵、战车轰鸣前行,以实战化姿态向世界宣告:中国军队的威严源于战场,而非表演场。
中韩阅兵的差异,本质上是两种国家精神与军事文化的碰撞。韩国试图通过娱乐化表演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却难免削弱军事仪式的庄重性;而我国则以严明的纪律、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实力,向世界传递着“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正如李在明在阅兵式上强调的“安全基础”,但真正的安全从不是靠表演赢得的。当韩国跆拳道选手的飞脚踢空时,中国军人正以整齐的步伐迈向强军新征程——这或许就是中韩阅兵最深刻的对比。
上一篇:震惊!黄金飙涨 又见证历史 国内金饰价格突破1129元/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