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阅兵表演失误 李在明面无表情鼓掌
【韩阅兵表演失误 李在明面无表情鼓掌】10月1日,韩国国防部在忠清南道鸡龙台举行建军77周年阅兵式,总统李在明出席检阅。一名跆拳道选手表演腾空飞脚时没有踢到木板。随后,镜头转向李在明,只见他面无表情拍手鼓掌,与周围观众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场景不仅暴露了韩国阅兵的娱乐化倾向,更与我国阅兵仪式中展现的庄严、纪律与集体精神形成强烈反差。此次阅兵式上,跆拳道表演本应是展示韩国传统武术与军事文化的环节,但选手的失误却让仪式沦为“尴尬现场”。更耐人寻味的是李在明的反应:面对失误,他既未露出惊讶或鼓励的神情,也未通过语言化解尴尬,仅以机械的鼓掌完成程序。这种“冷处理”方式,折射出韩国阅兵仪式中娱乐元素与军事严肃性的矛盾。
事实上,韩国阅兵常融入跆拳道、流行音乐等文化表演,试图通过“软实力”展示国家形象。例如,2013年韩国建军65周年阅兵中,特种部队表演曾因动作夸张被批评为“杂技秀”。而此次跆拳道失误事件,进一步暴露了娱乐化表演与军事仪式核心功能的脱节——当表演成为主角,军事威严反而被稀释。
与韩国阅兵的“轻松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我国阅兵仪式始终以严明的纪律、整齐的队列和坚定的精神面貌为核心。例如,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中,受阅方队以“毫米级”精度完成动作,官兵们眼神坚毅、步伐铿锵,展现出强大的集体意志。这种差异源于两国阅兵的根本定位不同:
我国阅兵是国防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仪式。从方队编成到口号设计,均强调“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魂。而韩国阅兵更多被视为对外展示军事技术、对内提振民心的政治活动,娱乐元素常被用于冲淡军事的紧张感。
中国阅兵深受“集体主义”文化影响,强调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例如,女兵方队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展现女性军人的风采,但始终与整体队列保持高度一致。反观韩国,其阅兵正步虽独特(左臂高举过顶、右臂固定),但士兵表情常显松散,甚至出现方队行进中分心观看啦啦队的场景,暴露出纪律性的不足。此次韩国阅兵中,“玄武-5”导弹、机器狗等装备亮相,凸显其对“不对称战力”的重视。而我国阅兵则更注重体系化作战能力的展示,如东风系列导弹、歼-20战机等,体现“全域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思维。
韩国阅兵的娱乐化倾向,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作为美国扶持下建立的军队,韩军长期依赖美式军事体系,甚至在正步设计、队列训练中保留了日本殖民时期的痕迹(如左臂高举过顶)。这种“混合基因”导致其阅兵仪式既缺乏传统军事文化的沉淀,又难以完全融入美式严谨风格,最终形成“四不像”的尴尬局面。
而我国阅兵则深深植根于革命传统与现代国防建设。从井冈山时期的红军阅兵到如今的国庆大典,每一次仪式都是对“人民军队为人民”宗旨的传承。例如,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中,官兵们泥泞中列阵、战车轰鸣前行,以实战化姿态向世界宣告:中国军队的威严源于战场,而非表演场。
中韩阅兵的差异,本质上是两种国家精神与军事文化的碰撞。韩国试图通过娱乐化表演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却难免削弱军事仪式的庄重性;而我国则以严明的纪律、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实力,向世界传递着“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正如李在明在阅兵式上强调的“安全基础”,但真正的安全从不是靠表演赢得的。当韩国跆拳道选手的飞脚踢空时,中国军人正以整齐的步伐迈向强军新征程——这或许就是中韩阅兵最深刻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