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胖得可爱 更飞得争气”
【“它胖得可爱 更飞得争气”】10月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昵称“胖妞”,总设计师唐长红评价其胖得可爱,更飞得争气,标志着中国战略空军远程投送能力的突破。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200吨级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代号“鲲鹏”,昵称“胖妞”)自2013年首飞成功以来,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创新的设计和多元化的任务能力,成为中国空军战略转型的“关键先生”。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在大型运输机领域的空白,更以“全域直达、快速响应”的能力,重塑了中国军队的远程投送格局。在运-20诞生前,中国空军的主力运输机为运-8系列中型机和少量进口的伊尔-76。前者载重仅20吨,航程不足5000公里;后者虽载重达48吨,但数量有限且技术受制于人。运-20的研制,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全球第三个能独立研发200吨级大型运输机的国家。其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超66吨、航程7800公里的性能指标,直接对标美国C-17“环球霸王”,实现了从“战术支援”到“战略投送”的质变。
运-20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模块化与多用途需求。以运-20为平台,中国已衍生出运油-20空中加油机、空警-3000预警机等特种机型。例如,运油-20A可同时为两架战斗机或一架大型飞机加油,大幅延长了歼-20、轰-6N等战机的作战半径;而基于运-20的预警机,则解决了中国大型预警平台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为构建“空天一体”侦察体系奠定了基础。
运-20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无翼梢小翼的常规布局,但融入了超临界机翼技术。这种设计使机翼上表面压力分布更平坦,减少了激波阻力,在相同动力下比伊尔-76提升33%的运力。同时,其T型尾翼和三开缝襟翼设计,使飞机在短距起降时(仅需800米跑道)仍能保持稳定,甚至可在土质跑道或高原机场部署。
为在有限动力下实现更大载重,运-20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整体壁板技术。通过激光焊接和数控加工,将传统铆接结构的重量降低15%,同时提升了机身抗疲劳性能。此外,其货舱截面接近方形,高度达4米,可容纳99式主战坦克或3辆ZBD-03空降战车,空间利用率比伊尔-76提升30%。
初期运-20使用俄罗斯D-30KP-2发动机,单台推力12.5吨。2021年后,国产涡扇-20发动机逐步列装,其推力提升至16吨,涵道比从2.42增至5.0。换装后,运-20的航程增加30%,最大起飞重量提升至240吨,甚至具备跨洲际飞行能力。2022年,运-20首次执行汤加火山救援任务,单程飞行1.2万公里,验证了其全球投送潜力。
运-20可一次性运输1个空降兵加强营(约300人)或2辆99A式主战坦克。在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中,运-20编队首次亮相,展示了其大规模空投能力。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运-20仅用4小时就将医疗队和物资从西北基地运抵武汉,彰显了“战时能战、急时能急”的快速响应能力。
运-20多次执行海外救援任务:2022年汤加火山爆发后,2架运-20跨越5个时区、飞行1.2万公里,运送30吨救灾物资;2023年土耳其地震,运-20再次出动,成为首个抵达灾区的外国大型运输机。这些行动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也检验了运-20的远洋部署能力。在2025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运-20A、运-20B编队与歼-20、直-20组成“空中三剑客”,展示了中国空军“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型。运-20还可搭载无人机母舱,实现“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为未来战争提供新的战术维度。
运-20的诞生,是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到“原创”、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可控”的里程碑。它不仅是中国军队战略投送能力的“倍增器”,更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空中使者”。正如设计师冯军所言:“‘胖妞’就像我们的孩子,凝聚了几十万人的心血。”如今,这只“智慧之胖”正以更强大的姿态,托起中国空军的“战略之翼”,飞向更广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