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美政府再“关门”闹剧
【一文看懂美政府再“关门”闹剧】2025年10月1日零时1分,美国联邦政府在财政年度首日再度陷入停摆。这场因两党预算僵局引发的政治危机,不仅让80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更暴露出美国政治体系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从白宫到国会山,从华尔街到普通家庭,这场“关门”闹剧正以惊人的破坏力席卷全美。2025年9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国会两党领袖在白宫展开紧急谈判。民主党要求在临时拨款法案中加入医疗补贴条款,共和党则坚持削减边境安全开支。这场持续至深夜的会谈无果而终,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在愤怒离场之际,掷地有声地撂下狠话:“共和党此举,是对民生福祉的公然践踏与漠视!”次日,即9月30日午夜钟声敲响前,参议院以51票对49票的微弱差距,否决了众议院通过的临时拨款法案。法案争议的核心在于:民主党力主保留《平价医疗法案》中的补贴条款,而共和党则坚持将边境墙建设经费纳入预算考量。随着倒计时的紧张氛围愈发浓烈,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紧急启动了“政府关门应急预案”,要求各联邦机构在短短1小时内完成非核心部门的关闭工作。这已是美国政府近30年来第18次陷入停摆的窘境。上一次大规模停摆发生在2018至2019年期间,持续长达35天,创下了历史之最。然而,本次危机却呈现出新的特征:白宫首次要求各机构着手制定永久性裁员预案,涉及国土安全部、环保局等多个部门,数千个岗位岌岌可危。
美国宪法所设计的行政-立法分立机制,在当下政治极化日益严重的时代,竟意外成为了预算僵局的催化剂。展望2025年,国会控制权将呈现出“分裂国会”的独特格局:共和党掌控众议院,而民主党在参议院则维持着49席的微弱优势(需60票方可突破议事阻挠)。这种权力制衡在预算案的审议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否决政治”的怪圈——任何法案要想获得通过,都必须同时满足两党、两院以及总统三方的复杂诉求。“这简直就像让三个司机轮流驾驶同一辆车,”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伯尼·桑德斯形象地比喻道,“当方向盘被不同方向的力量拉扯时,车祸的发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本次危机中,医疗补贴与边境安全无疑成为了两大“政治炸药桶”。民主党将医疗补贴视为中产福利的不可动摇底线,而共和党则把边境墙建设作为移民政策的核心要义。双方均表现出强硬态度,拒绝做出任何妥协:民主党威胁要否决任何包含边境墙经费的法案,共和党则扬言削减医疗补贴将导致“社会崩溃”的严重后果。“这哪里是预算谈判,分明就是一场价值观的激烈战争,”美媒如此评论道,“两党都在将80万联邦雇员的生计作为政治筹码,进行一场毫无底线的博弈。”
特朗普政府在此次危机中展现出强硬姿态。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9月26日发布的备忘录显示,联邦机构需优先保留“与总统优先事项一致”的岗位,这意味着环保局气候研究部门、教育部学生贷款管理处等可能成为首批裁员对象。更引发争议的是,特朗普政府被曝在停摆前夜加速拨付国防承包商款项。五角大楼数据显示,9月30日当天向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公司支付了超过40亿美元合同款,而社会福利项目却面临资金断流。
这场闹剧折射出美国政治体系的三大顽疾。第一,预算程序失灵:国会未能在10月1日前通过12项年度拨款法案,依赖临时拨款已成为常态。自1976年以来,临时拨款法案使用次数已达104次。第二,债务上限绑架:虽然本次危机未触及债务上限,但分析警告,若停摆与债务违约风险叠加,可能引发比2011年更严重的金融市场崩溃。第三,民意信任崩塌:盖洛普民调显示,仅18%的美国人对国会表示满意,创历史新低。社交媒体上,“#GovernmentShutdown”话题下,网民自嘲“我们付给政客全世界最高的工资,却得到最差的治理”。
闹剧终局?未来走向的三种剧本
剧本一:短期妥协
两党在停摆3-5天后达成临时协议,延续拨款至11月中旬。此情景下,经济损失约50-100亿美元,但政治矛盾未解,年底或再爆危机。
剧本二:长期对峙
停摆持续至10月下旬,触发自动债务上限暂停机制(X-Date)。此情景将导致美国信用评级下调,股市暴跌20%以上。
剧本三:制度重构
国会通过预算改革法案,引入“两院联合委员会”强制裁决机制。但此方案需修改1974年《预算控制法案》,面临宪法挑战。
当白宫灯光在10月1日凌晨陆续熄灭时,五角大楼旁的无家可归者帐篷里,退伍老兵詹姆斯·威尔逊对着手机苦笑:“他们为了边境墙吵得不可开交,却没人关心我们这些真正守过边疆的人。”这场闹剧没有赢家,只有80万失业者、300万饥饿儿童和全球投资者在为美国政治的失败买单。正如《纽约时报》社论所言:“当政府停摆成为年度例行公事,暴露的不是财政危机,而是一个帝国的治理能力正在衰落。”这场闹剧终将落幕,但美国政治的深层病灶,或许才刚刚开始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