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已死 医院还要收5万抢救
【患者已死 医院还要收5万抢救】一条“患者死亡几小时后,医院还通知缴费5万元转院抢救”的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家属的愤怒、医院的否认,让这起医疗事件陷入罗生门。“人都死了,还要求交费!”视频发布者“老班长”的声音中充满了不解与愤怒。这条发布于9月27日的短视频,在短短三天内点赞量已超过10.8万次,引发了全网关注。视频称,贵州威宁县一名六十多岁的工人冷某福在意外受伤后,跨省到云南宣威先施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但医院却在患者去世几个小时后还要求家属缴纳5万元费用用于转院抢救。
9月20日上午9时50分左右,贵州威宁县某肥料工地,六十多岁的装载机工人冷某福在操作时不慎被传送带压住。“当时是脚被打断了”,工头兰某某描述,冷某福还说自己“腰杆有点痛”,但当时还能活动。令人不解的是,伤者没有被送往仅20公里远的威宁县城医院,而是被送到了约90公里外的云南宣威先施医院。兰某某解释,这是因为之前有亲戚在该医院做过骨科手术,效果不错。正是这个决定,开启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根据兰某某的讲述,冷某福送到医院后做了CT和彩超检查,约12点50分被送进手术室。约14时,家属赶到医院,此时医院反映伤者情况不佳,需要输血。家属曾询问是否可以转院,但医院表示转院风险很大。约20时,医院下发病危通知书。“这个阶段医院一直在抢救伤者,主治医生不停地跟病人家属交流,说伤者的病情很严重”,兰某某称。之后,院方通知家属交纳5万元治疗费。接近22时,医院又提出“要拿好的药止血”。约23时,院方建议家属转院。“当时我们就觉得,一个主治医生,频繁地要求家属转院不太正常,他应该去照顾病人。我们就怀疑,当时伤者已经死了”,兰某某回忆道。
23时37分,家属在听取其他患者家属“转院可能还有一点希望”的建议后,决定签字同意转院,但内心仍怀疑伤者其实已经死亡。约0时许,家属在等待过程中见到了躺在担架里的冷某福,发现他“面部青紫,瞳孔散大,触摸其肌肤时感觉四肢冰冷”,判断其已经死亡,随即报警。3分钟后,警方赶到现场。冷某福的儿子认为,医院最初只给冷某福做了脚部检查,并没有全面检查身体,这的“疏忽大意”是导致死亡的一大原因。
面对指控,先施医院于9月29日晚回应称,视频发布者反映的情况不实。院方解释,患者冷某福于9月20日12时30分入院,诊断为全身多发严重损伤,病情极其危重。医院立即开启绿色通道组织抢救。在拟行急诊手术时,患者突发失血性休克,医院随即调动全院力量并紧急邀请宣威市级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参与手术。对于关键的死亡时间,医院明确表示:“2025年9月20日23时58分心电监护仪显示患者有生命体征。我院于2025年9月21日00时34分将患者移出手术室准备转院。心电监护仪显示,患者移出手术室时仍有生命体征”。院方称,患者转出手术室后突然出现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医务人员立即就地抢救,但遭患者家属及随行人员阻拦,后患者死亡。关于5万元费用,医院表示这是家属在9月20日22时11分前预交的共计55000元费用,“均为支持抢救与手术所产生的预付款”。
29日晚间,宣威市卫健局一副局长回复称,卫健局已关注到该医疗事件,高度重视,已派出调查组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这起事件引发的不仅是单一个案的争议,更折射出医患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信任危机。从搜索结果看,中国法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但现实中,费用问题常常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截至9月30日,宣威市卫健局的调查仍在进行中。这条引爆网络的视频,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医患之间那道深深的信任鸿沟。在官方调查结果公布前,我们或许应保持理性,让真相有足够的时间浮出水面。毕竟,在生命消逝的悲剧面前,任何草率的结论都显得过于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