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31省生育友好指数排名 云南位列第一 高达92.95分,经济强省为何集体”翻车”?
创始人
2025-09-30 21:03:40
0

  31省生育友好指数排名 云南位列第一

  【31省生育友好指数排名 云南位列第一】9月30日消息,《人口与经济》期刊发表的《生育友好指数构建、测算及省际差异研究》,通过科学构建指标体系,对全国31个省份的生育友好程度进行了量化评估,为理解中国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现状提供了重要参考。该研究由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温勇、该校硕士生苏阳,以及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李月副研究员等学者共同完成。结果显示,云南省以92.95分位居榜首,浙江(91.89分)、吉林(90.42分)紧随其后,而经济总量常年稳居前三的广东、北京则跌出前十。这一结果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碎了"经济越发达越有利于生育"的传统认知,揭示出中国人口发展中最深刻的矛盾:高生育率未必与高GDP相伴,政策精准度才是真正的胜负手。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政策层面明确将生育友好作为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旨在引导用人单位积极营造有利于生育的环境与氛围,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贡献力量。此后,随着三孩政策的逐步落地与推进,各地在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表述频繁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探索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道路上,关于生育友好指数的构建问题,现有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评价体系。不同学者和研究机构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评价思路和指标框架,但缺乏一个被广泛认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标准。

  在此背景下,温勇教授团队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生育率转变理论、孩子效用论等经典理论基础,深入剖析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从“愿意生”“生得好”“养得起”这三个紧密关联且核心的维度出发,精心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生育友好指数体系。该体系包含“生育状况”“生育保障”“生育支持”三大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又细分了若干二级指标,最终共涵盖17项三级指标,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各个方面。此次精心构建的生育友好指数,犹如一把精准的“度量衡”,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可参考、可量化的依据,有助于他们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其中,“生育状况”作为评估生育友好建设“结果”的核心指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包含总和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女性平均初育年龄、孕产妇死亡率、低体重出生率5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生育的实际状况和水平,为衡量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成效提供了直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生育保障”聚焦“生得好”,从孕产妇、儿童保健两维度设6项指标,数据源自《202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生育支持”针对“养得起”,分时间、服务、经济3类6项指标,测算显示其是关键因素,全国生育友好总指数中等偏低且差异大,3省超90分,全国82.73分,省域得分整体左偏。具体得分如下:云南以92.95分的高分独占鳌头,浙江、吉林分列二三位,而北京(82.05分)、广东(81.50分)、上海(85.21分)等经济发达地区却排在20名开外。这种"经济高地"与"生育洼地"的倒挂现象,彻底颠覆了公众对生育友好环境的固有想象。

  深入分析各项细分指标,更能看出这种反差的戏剧性。在"生育状况"维度,云南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仅为26.17岁,比全国平均(29.13岁)早了近3年,出生性别比107.81接近理想范围(103-107),远优于北京的30.94岁初育年龄和广东115.24的严重失衡性别比。在"生育支持"关键指标上,云南实现了育儿津贴省级层面全覆盖——对二孩家庭一次性补贴2000元,三孩5000元,每年再发800元育儿补助,而北京、广东等地不仅补贴金额有限,更有地区尚未建立省级统一政策。

  "这就像一场考试,经济发达地区在'选择题'上拿了高分,却在'应用题'上交了白卷。"报告主要作者温勇教授形象地比喻道。数据显示,全国生育支持平均得分仅70.41分,普惠托位(全国平均2.2个/千人,云南2.8个)、产假保障(全国平均98天,云南达158天以上)等核心环节严重不足,而云南恰恰在这些"实操题"上给出了满分答案。

  云南的夺冠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的政策组合拳,精准击中了当代家庭的生育痛点。首先在"愿意生"的源头环节,云南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直接缓解了家庭的经济焦虑。2023-2025年实施的补贴政策覆盖全省户籍新生儿:二孩家庭一次性获得2000元,三孩家庭5000元,此外每年还有800元的育儿补助。这种"阶梯式"补贴设计,既体现了对多孩家庭的实际支持,又避免了"一刀切"的公平争议。 更值得称道的是云南在"生得好"环节的全方位保障。2024年起,云南将12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职工年度最高补贴3000元、居民报销50%,仅此一项就让2.5万个家庭减负2000万元。今年8月推出的分娩镇痛免费政策,覆盖腰麻硬膜外阻滞等项目,并配套"亲情陪产"服务,从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呵护产妇。

  昆明市民李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儿子出生第3天因黄疸住院,凭借"出生即参保"政策,医保当场报销60%,个人仅需支付800元,而新生儿凭出生证明即时办理医保的便利,更是让许多家庭感叹"没想到"。 在"养得起"的关键领域,云南的创新同样亮眼。每千人口托位数达2.8个(全国平均2.2个),虽不及浙江的3.41个,但通过社区嵌入式托育点、乡镇综合托育中心的精准布局,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生育津贴10天内直达个人账户的效率(全国多数地区需经单位周转月余),以及新生儿90天内参保待遇追溯至出生日的政策,更是将"便民利民"做到了极致。龙陵县碧寨乡的李娟感慨:"三孩补贴5000元到账那天,老公直接转了5000元给我,说这是'国家给的生育红包',这种获得感比任何统计数据都真实。" 三、发达地区的"政策困境":高GDP为何换不来高生育率?

  与云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广东等经济强省在生育友好指数上的集体失语。北京女性初育年龄高达30.94岁(全国最晚),总和生育率仅0.61(仅为云南的1/3),每千人口托位数1.52个(全国倒数);广东出生性别比115.24(严重失衡),有支付机制的产假天数仅98天(远低于全国的158天标准)。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高房价、高教育成本、低托育覆盖率等结构性矛盾,正在抵消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以北京为例,"高房价+晚育"的组合拳让年轻人"连婚都不敢结,何谈生娃?"报告显示,北京孕产妇死亡率虽低,但托位数不足、育儿成本高昂等问题,导致生育意愿持续低迷。广东则陷入"性别比失衡+产假短"的双重困境,115.24的出生性别比远超正常范围,98天的产假时长难以满足母婴照护需求。这些案例印证了报告的核心结论:"经济水平高并不必然等于生育友好,政策支持的精准度和落地效率才是关键。"

  云南的逆袭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政策温度"的较量。其成功密码可归纳为三点:​​全周期保障​​(从生育补贴到医疗托育的无缝衔接)、​​动态调整​​(每3年评估政策效果并灵活优化)、​​精准落地​​(省级统筹确保政策不打折扣)。正如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李月副研究员所言:"其他省份可借鉴云南'三步走'模式——先解决'生得起'(补贴),再保障'生得好'(医疗),最后优化'养得久'(托育、教育),避免'一刀切'式大水漫灌。"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2022年总人口首次负增长,2023年出生人口降至902万,一孩生育率从2019年的0.7暴跌至2022年的0.5。在此背景下,云南模式的价值愈发凸显——它证明通过精准的政策设计,完全可以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情况下,打造出真正让家庭"敢生、愿生、乐生"的生育友好环境。

  未来,各地需以云南为镜,既要避免"重口号轻实效"的形式主义,也要警惕"撒胡椒面"式的平均用力。唯有将政策温度转化为具体的民生获得感,才能真正破解低生育率困局,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毕竟,生育友好的终极目标不是数字排名,而是每个家庭都能在充满支持的环境中,从容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