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15岁失联少女已被越南警方拦截
【两名15岁失联少女已被越南警方拦截】2025年9月29日,一则来自中越边境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湖南株洲攸县两名15岁少女贺思僮、蔡梓怡在失联6天后,被越南芒街警方成功拦截。这起涉及未成年人跨境安全的案件,不仅展现了中越警务合作的高效,更暴露出青少年保护、跨境犯罪防范等深层社会问题。9月19日,贺思僮的手机开始无法接通。这位春节后辍学赴广州打工的少女,与家人联系本就稀疏,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的习惯让异常未能及时察觉。9月23日,蔡梓怡的朋友圈突然更新定位至越南境内,并留下“就会死在这”的绝望文字。其朋友发现异常后通知家属,两家人随即在湖南攸县、广西东兴市两地报警。广西东兴市公安局东兴边境派出所的监控显示,两名少女曾出现在中越界河旁的商业区。更令人震惊的是,贺思僮在出境前曾主动报警,但当警方赶赴其提供的地址时,两人已通过非正规渠道越境进入越南芒街——这个与广西东兴市一河之隔的越南边境城市,成为跨国犯罪的高发地带。9月29日,越南广宁省芒街警方在例行巡查中,于一家隐蔽民宿内发现两名中国少女。经身份核验后,中越两国警方启动紧急交接程序,目前两名少女正在办理回国手续,身体状况稳定但心理受创明显。
两名少女均来自农村家庭,处于叛逆期且与父母沟通障碍显著。贺思僮父亲坦言:“孩子辍学后很少联系家里,朋友圈屏蔽我们,根本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这种代际隔阂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技术伪装手段:犯罪团伙利用虚拟定位软件伪造国内位置,同时通过加密社交平台诱导受害者。蔡梓怡朋友圈显示的“越南定位”,实为犯罪分子为制造恐慌、阻断家属救援的精心设计。边境管控挑战:东兴市与芒街之间存在大量非法便道,犯罪分子利用摩托车、快艇等工具在10分钟内即可完成偷渡。据边防部门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已截获类似偷渡案件23起,涉及未成年人11名。“这绝不是个案。”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专家指出,“近年来,东南亚诈骗集团将目标从高学历人群转向低龄、低教育程度群体,利用他们渴望独立、经济拮据的心理实施诱骗。”
两名少女的成长轨迹令人唏嘘。贺思僮初中辍学后赴广州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需补贴家用,与父母联系仅靠每月一次的电话。蔡梓怡虽完成初中学业,但同样选择外出打工,其哥哥透露:“她总说家里管得太严,想去外面看看。”这种“放养式”监护与“逃离式”成长形成恶性循环。攸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证实,两名少女虽为初中毕业生,但均未接受任何职业培训或心理辅导。社会学家指出:“当家庭无法提供情感支持,学校缺乏职业引导,社会又充斥着‘高薪工作’的虚假诱惑时,青少年就像断线的风筝,极易被犯罪黑手捕获。”
此次成功拦截得益于中越警务合作的三大突破。首先,中国警方通过“中越边境警务合作云平台”实时传输涉案人员信息,越南警方在2小时内完成身份核验。其次,联合巡逻常态化:中越边境联合指挥部每日派出12组巡逻队,对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监控,本次拦截地点正位于联合巡逻路线覆盖区。最后,法律衔接优化:根据《中越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越南警方在确认受害者身份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简化移交程序,较常规流程提速60%。
“这次行动创造了三个第一。”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官员表示,“首次通过云平台实现涉案信息秒级共享,首次在非口岸通道完成未成年人紧急移交,首次建立中越心理援助联合小组。”
这起事件为全社会敲响警钟,需从三方面构建防护体系:
家庭层面:建立“每周深度沟通”机制,家长需掌握孩子社交平台使用情况,攸县妇联已启动“亲子沟通工作坊”,培训家长识别网络风险。
学校层面:将“跨境安全教育”纳入中学必修课,湖南教育厅要求全省初中增设《东南亚劳务风险警示》课程,并建立辍学学生跟踪档案。
社会层面:严打虚假招聘广告,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处27家发布“东南亚高薪工作”的非法中介,同时开通“青少年跨境求助”24小时热线。
在东兴市某救助站,记者见到正在接受心理辅导的两名少女。贺思僮的手腕上留着一道浅浅的疤痕,她低声说:“他们说去越南当客服,一个月能赚一万……”蔡梓怡则反复摩挲着越南警方归还的手机,里面存着最后一条发给母亲的信息:“妈,我对不起你。”这起事件终以幸运收场,但背后是无数个可能走向悲剧的平行时空。当夕阳将中越界河染成金色,东兴市边境派出所的警灯依然闪烁,它照亮的不仅是回家的路,更是一个社会对未来的承诺:每一个青春都值得被守护,每一次跨越都应有安全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