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因儿子成绩“三连跌”怒退机票
【妈妈因儿子成绩“三连跌”怒退机票】9月29日消息,浙江宁波,一妈妈因儿子因儿子升入重点高中后数学成绩连续三次下滑(77分→76分→69分),取消国庆家庭旅行并退掉机票,并告知儿子“国庆假期别出门了”。据悉,李女士的儿子小覃今年升入宁波城区的一所重点高中。一直以来,小覃的成绩都较为优异,没想到,他的高中首段学习却遭遇“滑铁卢”。一家人期盼已久的国庆假期旅行,也因小覃数学成绩的“三连跌”而彻底泡汤。早在开学初的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李女士便与正趴在书桌前写作业的儿子小覃,郑重其事地定下了一个约定。她面带微笑,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儿子,如果你平时的考试能稳定在班级前10名,妈妈就兑现承诺,国庆假期咱们全家一起出去旅游,好好放松放松。”以小覃过往的成绩来看,在班级里也属于中上游水平,李女士本以为这个目标对儿子来说并不难实现,于是她满心欢喜地提前买好了机票,想象着国庆假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旅游场景。可现实却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给了她沉重一击。数学科目第一次测试成绩公布时,小覃只得了77分,李女士看着试卷上那刺眼的分数,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安慰自己:“这只是第一次,说不定下次就好了。”然而,第二次测试成绩出来,76分,比第一次还低了一分。李女士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心里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最近一次数学测试成绩公布,小覃的成绩更是跌至69分,这个分数远远低于李女士的预期,让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儿子对这次国庆之旅期盼了好久啊,每次聊天都会提到想去哪里玩,眼睛里都闪着光。现在临时取消,确实是有点残忍,但是只有奖惩分明才能让他明白努力的重要性啊。”李女士无奈地叹了口气,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道。原来,得知机票被退的当晚,小覃默默地回到自己房间,把门一关,李女士在外面隐隐约约能听到儿子压抑的抽泣声,她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平时我提醒他认真复习,好好准备考试,他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当回事。现在考成这样,必须让他知道不努力的后果。”李女士说起儿子平时的学习态度,语气里满是失望。在她看来,“奖惩分明”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只有让孩子真切地尝到“不努力的后果”,才能激发他的上进心。如果不给予适当的“惩罚”,孩子就不会吸取教训,以后可能会更加懈怠,学习上也会越来越跟不上。
然而,李女士的“秉公执法”却在家庭内部引发了分歧,丈夫在孩子面前和她站同一立场,但回到卧室却表达了反对意见。
“孩子刚上高中,可能还没适应新的学习节奏。考砸了,他心里肯定也不好受,这时候更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而不是直接取消旅游计划。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沮丧,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孩子爸爸无奈地表示。
从教育效果来看,李女士的做法虽有其出发点,但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取消期盼已久的旅行,对小覃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从他得知消息后默默回房压抑抽泣便可见一斑。这种“惩罚”方式或许能让孩子在短期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削弱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动力。相反,孩子父亲主张的安慰与鼓励,若运用得当,能够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树立信心,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事实上,教育中的奖惩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一方面,适度的奖惩可以让孩子明确规则和底线,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另一方面,过度的惩罚或单一的奖惩方式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阻碍其全面发展。家长在实施奖惩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成长阶段,让奖惩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小覃来说,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节奏本就需要时间。此时,家长若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引导,帮助他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或许比简单的取消旅行更能解决问题。同时,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感受到努力带来的积极反馈,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事业,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李女士的“奖惩分明”与孩子父亲的“安慰鼓励”各有其合理性,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育方式,在坚守原则的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支持,让教育既有规矩的方圆,又有人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