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决定:增设K字签证
【中方决定:增设K字签证】2025年9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中国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K字签证”政策。这一针对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专项签证类别,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科技人才竞争中的战略升级,也为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的人才流动格局带来深远影响。中国推出K字签证的直接动因,是应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制药等前沿领域对顶尖人才的迫切需求。尽管中国每年培养数百万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毕业生,但悉尼科技大学副教授张越指出,国内人才库存在“尖端培训不足、全球科研网络融入度低”的短板。例如,量子计算领域需要同时具备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此类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均属稀缺资源。与此同时,美国移民政策收紧加剧了人才外流压力。自特朗普政府再次执政以来,H-1B签证费用飙升至10万美元,联邦科研资助缩减,导致印度、欧洲等地的科研人员对美国市场信心下降。印度《明特报》评论称,中国K字签证的推出恰逢其时,为全球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替代性选择”。
K字签证的核心创新在于“去雇主担保化”。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申请人无需国内机构出具邀请函或推荐信,仅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STEM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
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
这一设计显著降低了人才准入门槛。对比现有R字签证(需中国机构邀请函),K字签证的灵活性更贴近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特性——许多早期研究者尚未与国内机构建立固定合作,但已具备参与国际科研合作或创业的潜力。例如,一位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量子算法研究员,若计划赴华参与高校联合研究项目,无需提前联系国内实验室即可申请签证。
此外,K字签证在停留期限、入境次数等方面提供更大便利。持证人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及创业、商务活动,有效期和停留期均优于现有12类普通签证。司法部负责人透露,配套签证申请系统已升级,申办流程将进一步简化。
K字签证的推出引发多国媒体关注。印度《印度时报》称,“在美国H-1B签证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正成为印度科技人才的新目的地”。新德里电视台分析,印度科技企业可借助K字签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规避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例如,班加罗尔的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若计划拓展亚太市场,可通过派遣青年工程师赴华参与项目,逐步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
美国媒体则从科技竞争角度解读这一政策。《纽约时报》对比中美签证新规后指出,中国试图利用K字签证吸引被美国政策排挤的顶尖理工科毕业生。数据显示,2024年赴美留学的中国STEM专业学生数量同比下降12%,而同期申请中国高校科研岗位的外籍人才增长23%。这种此消彼长的趋势,折射出全球科技人才流动的重心转移。
K字签证不仅是人才引进工具,更是中国构建全球创新生态的关键一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教授沈凯玲认为,聚焦职业生涯早期人才是“长远布局”——青年研究者尚未形成固定的学术或产业网络,更易融入中国科研体系,并成为未来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例如,一位在华从事电池材料研究的博士生,其研究成果可能直接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升级。
此外,K字签证有助于提升中国高校的全球排名。国际大学评估中,国际合作论文占比是重要指标。通过吸引外籍青年学者参与联合研究,中国高校可加速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清华大学已宣布,将为持K字签证的科研人员提供与本土教师同等的实验室资源接入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