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称子宫被装监听器起诉医院 法院以“证据不足”驳回请求!
创始人
2025-09-30 15:05:46
0

女子称子宫被装监听器起诉医院

  【女子称子宫被装监听器起诉医院】近日,辽宁省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特殊医疗纠纷作出终审判决:驳回59岁女子叶某关于“医生在其子宫内安装监听器”的索赔诉求。这起持续数月的诉讼,因原告将妇科常见囊肿误认为电子设备、法院两审均以“证据不足”驳回请求而引发广泛讨论。案件背后,折射出公众对医学影像的认知偏差、精神健康问题的隐蔽性,以及法律“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刚性约束。据叶某自述,2016年她在绥中县某医院接受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后,长期感到腹部不适。2025年1月,她在另一家医院进行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左附件区存在约2.7×2.4厘米囊性回声,盆腔少量积液”。叶某声称,近两年通过手机播放歌曲时,能感知到体内存在异物,并据此断定该囊性回声为医生私自安装的“监听器”。“医生在手术时未经我同意放了东西,这肯定是侵犯隐私!”叶某在起诉书中要求医院免费取出“监听器”,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然而,她的指控从一开始就面临医学层面的质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专家杨晨光指出,超声检查中的“囊性回声”本质是声波遇到不同密度组织后的反射信号。人体内液性成分(如卵泡、黄体囊肿)通常呈现“无回声”或“囊性回声”,而金属或电子元件构成的“监听器”则会显示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强回声区,并伴有典型“声影”特征。“将囊性回声误认为监听器,相当于把月亮认成飞机。”杨晨光比喻道。现代彩超技术已能清晰区分生理性结构与外来异物,叶某的检查报告明确标注了囊性回声的大小、边界和形态,这些特征与电子设备在超声影像中的表现截然不同。更关键的是生理结构限制。子宫腔是容积仅5毫升的密闭肌性器官,任何外来异物都会引发剧烈疼痛、出血或感染。叶某自称“体内有监听器”多年却无相关症状,从医学机制上难以成立。

  一审法院审理发现,叶某的指控存在两大核心漏洞:客观证据缺失:彩超报告未显示子宫内存在电子设备,叶某将囊性回声等同于“监听器”缺乏事实依据;因果关系无法证明:即使存在异物,叶某也未能提供任何证据表明该异物与2016年的节育器取出术有关。

  根据《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叶某需承担举证责任。然而,她既未申请医疗损害鉴定,也未提供手术记录、器械清单等直接证据。反观医院方,提交的彩超报告、病历资料等形成了完整证据链,证明诊疗过程符合规范。

  二审法院维持原判时强调:“叶某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监听器’存在,亦无法证明其与医院手术有关,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这一判决与福建男子林某案形成对比——林某因怀疑邻居安装窃听器而杀人,最终被鉴定为“偏执性精神障碍”获判死缓。两起案件的共性在于,当事人均将主观妄想当作客观事实,且无法提供有效证据。

  心理咨询师黄坤强指出,叶某的“监听器妄想”可能是焦虑情绪躯体化的极端表现。中老年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激素水平波动易引发情绪不稳,若叠加对医疗行为的不信任、对衰老的恐惧等心理因素,就可能将生理上的轻微不适放大为“被侵害”的妄想。

  “约60%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身体疼痛,40%的焦虑症患者伴有胸闷、心悸等症状。”黄坤强透露,这类躯体化症状往往缺乏明确生理病因,是心理压力通过身体不适表现出来的防御机制。叶某的案例中,长期焦虑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肌肉紧张、感知异常,进而强化“体内有异物”的错误认知,形成“情绪不适→躯体感受→认知偏差→情绪更糟”的恶性循环。

  这起闹剧给公众带来三重启示:医学认知需科学:超声检查中的囊性回声是极为常见的生理现象,盲目将其与电子设备关联,暴露出公众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误解;法律维权讲证据:在医疗纠纷中,患者需通过医疗损害鉴定、专业机构检测等手段固定证据,仅凭主观猜测难以获得法律支持;精神健康应重视:当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不适,且多次检查无明确病因时,需考虑心理因素的可能。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帮助,比反复做生理检查更有意义。

  目前,叶某的腹部不适已被确诊为卵巢囊肿,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这起案件虽以败诉告终,却为全社会敲响警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既要相信医学检测的客观性,也要倾听身体背后的心理诉求。唯有让科学驱散误解,用关怀化解焦虑,才能避免“想象中的伤害”成为现实中的悲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