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游客称在景区遭遇21474836元停车费 4小时54分的“天价”停车费,网友调侃:直接倾家荡产了!!
创始人
2025-09-30 00:01:00
0

  游客称在景区遭遇21474836元停车费

  【游客称在景区遭遇21474836元停车费】近日,一则“游客称在景区遭遇21474836元停车费”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9月28日,四川游客在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景区外停车场,4小时54分的停车时长竟显示需支付两千多万元,即便有停车券减免5元后,金额依旧惊人。如此离谱的收费,不仅让车主震惊得不敢取车,也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尽管景区迅速辟谣,指出是景区外停车场且疑似系统故障,但这一事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9月28日上午,有四川游客发视频称,在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景区遭遇天价停车费,共计4小时54分,需支付21474836.47元。这位车主满脸无奈地吐槽说:"你们看看这收费单,居然还有优惠活动!这可是我使用了停车券减免5元之后的最终收费金额啊。"他一边语气急促地说着,一边迅速地将手机支付界面递给身旁的旁人看,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情:"你们快瞧瞧这价格,简直离谱到没边了,我都被这个数字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感觉心脏都跟着这数字狂跳。"此刻,那辆引发网络热议的车辆,依旧静静地停在瓦屋山景区外的停车位上,仿佛一个被遗忘的孤岛。车主王先生双手死死地攥着手机,在车旁来回地踱步,脚步急促而慌乱,额角不断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声音颤抖,带着几分恐惧地说道:"现在车还好好地停在车位上,可我根本不敢去取车啊。你们看这手机屏幕,亮着支付界面,2000多万的数字就像一根尖锐的刺,直直地扎在我眼里,我生怕碰一下手机,就会触发扣款,到时候我这辈子都还不起啊。"

  与此同时,王先生的手机突然剧烈震动起来,支付界面瞬间弹出一个刺目的红色警示框,上面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缴费金额过大,请确认"。这个异常提示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开来。有游客翻出景区公示牌的照片,大声说道:"你们看,瓦屋山停车场12小时正常收费20元,就算是节假日也这个价,怎么会突然冒出两千万这么离谱的数字呢?"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支招,有人一本正经地建议车主立即联系停车场管理方,让他们给出合理的解释;也有人调侃道:"这车怕不是停在了宇宙停车场,这收费标准都赶上星际旅行了。"

  景区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作出回应,通过官方渠道辟谣称:"经我们仔细核实,涉事停车场位于景区外围,属于独立运营的商业停车场,景区方面无权干预其收费,大家不要轻信谣言。"针对沸沸扬扬的"天价停车费"传闻,景区同步发布了一份详细声明,还附上了物价部门备案的收费标准:节假日期间停车场收费为20元/12小时,过夜停放收取35元封顶费用,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

  "我们核查了那辆车的支付记录。"景区技术部负责人指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异常数据流,认真地解释道,"车主截图显示的2000余万元停车费,明显是系统生成账单时遭遇了数据乱码。这就好比手机信号不好时,显示999+未读消息,本质上是技术故障,根本不是真实的收费金额。"经连夜排查,技术人员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支付系统在生成跨日账单时,日期计算模块与费率模块发生了冲突,导致金额呈指数级膨胀,就像吹气球一样,一下子变得巨大无比。

  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了一些细节:"从车主发布的视频看,他特意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支付界面,还配了'要卖房才能开车'这样夸张的文案,很明显是想吸引大家的关注。"这位工作人员说着,翻出正常收费票据进行对比,"任何具备基本常识的人都能判断,按景区公示的35元过夜封顶价,就算这辆车停上百年也到不了这个数啊。"

  景区客服中心负责人展示着盖有鲜红公章的票据,耐心地解释道:"视频里能清楚看到,车主只是点开了支付界面,手指悬在确认键上两秒就退出了,根本没有完成支付。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不会真的扣掉他两千万的。"据其介绍,景区在眉山市洪雅县各主要出入口均设有专属停车场,每个车位都配备智能地锁和引导员,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而涉事停车场位于景区三公里外的临时停车区,"根据监控记录,当时确实处于无人值守状态,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误会。"

  当被问及后续处理方案时,工作人员苦笑了一下,无奈地说道:"具体怎么处理,可能还是要问发视频的这位车主,他发视频估计是为博关注吧。不过我们也会和停车场管理方沟通,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话音未落,另一位工作人员拿着新打印的排查报告匆匆走来:"技术部确认了,是数据库字段溢出导致的显示错误,类似情况今年其他景区也出现过,大家不用过于惊慌。"

  这起看似荒诞的"天价停车费"事件,实则折射出更深层的行业隐忧。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的当下,从雪乡天价泡面到九寨沟拍照收费,从三亚海鲜调包到西湖手划船缩水,景区收费乱象屡禁不止。此次乌龙事件之所以能迅速引爆舆论,正是因为公众对"明码标价"四个字仍存疑虑。正如某旅游平台评论区的高赞留言:"我们不怕花钱,怕的是花得不明不白。"这颗投入舆论湖面的石子,激起的不仅是关于技术故障的讨论,更让公众对旅游消费环境的信任度泛起层层涟漪。

  景区在事件中的回应值得肯定。及时辟谣并澄清内部停车场收费标准,明确指出涉事停车场为景区外且无人值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身形象受损。但景区不能仅满足于澄清事实,更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周边停车场的管理和引导。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服务和设施,也与周边配套设施息息相关。如果景区对周边停车场放任不管,任由类似“天价停车费”这样的乌龙事件发生,最终受损的还是景区自身的口碑和公信力。毕竟,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会将整个区域的旅游体验纳入考量范围。

  对于发布视频的车主,工作人员推测其或为博取关注。无论车主初衷如何,这一行为都反映出公众在面对可能的不合理收费时,渴望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寻求关注和解决的诉求。这也提醒景区和相关管理部门,要更加重视游客的反馈和诉求,建立更加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当游客遇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妥善的处理,而不是被迫通过网络“发声”来引起关注。

  此外,这一事件也为整个旅游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数字化时代,收费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一个小小的系统故障,就可能引发一场舆论风波,给景区乃至整个旅游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旅游企业应加强对收费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同时,要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出现类似收费异常的情况,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向游客解释说明,避免误解的进一步扩大。

  “天价停车费”乌龙事件虽已逐渐平息,但它所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景区及相关管理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畅通沟通,莫让类似的“闹剧”消解了景区的公信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让游客放心的旅游环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