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称在景区遭遇21474836元停车费
【游客称在景区遭遇21474836元停车费】9月28日上午,有四川游客发视频称,在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景区遭遇天价停车费,共计4小时54分,需支付21474836.47元。车主无奈吐槽:“看这收费单,用了停车券减5元后还有优惠,但这价仍离谱!”他边说边递手机支付界面给旁人看。引发热议的车仍停在瓦屋山景区外,车主王先生攥着手机在车旁踱步,额角冒汗:“不敢取车,2000多万数字刺眼,怕碰下就扣款。”此时,手机震动,弹出红色警示框:“缴费金额过大,请确认”。这个异常提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与热议。有游客翻出景区内竖立的公示牌,上面用醒目的字体标注着:"瓦屋山停车场12小时正常收费20元,节假日也执行这个价格,怎么会突然冒出两千万的天价停车费?"这一反差巨大的数字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讨论热情,大家纷纷支招,有人建议车主立即联系停车场管理方,要求他们给出合理解释并退还多收费用;也有人以幽默的方式调侃:"这车怕不是停在了宇宙停车场,收费标准都是按光年计算的。"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风波,景区工作人员迅速作出回应,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辟谣声明:"经核实,涉事停车场位于景区外围,并不属于景区直接管理范围,而是由一家独立运营的商业公司负责,景区方面无权干预其收费标准。"为了平息网友们的疑虑,景区还同步发布了一份详细声明,并附上了物价部门备案的收费标准文件扫描件,上面清晰地写着:节假日期间停车场收费为20元/12小时,过夜停放则收取35元封顶费用,白纸黑字,一目了然。
"我们核查了那辆车的支付记录。"景区技术部负责人站在电脑前,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异常数据流解释道,"车主截图显示的2000余万元停车费,明显是系统在生成账单时遭遇了数据乱码。这种情况就像手机信号不好时,微信会显示999+未读消息一样,本质上是技术故障导致的显示错误。"据他介绍,经技术人员连夜排查,发现支付系统在生成跨日账单时,日期计算模块与费率模块发生了冲突,导致金额呈指数级膨胀,最终出现了这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还向记者透露了更多细节:"从车主发布的视频来看,他特意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了支付界面,还配上了'要卖房才能开车'的夸张文案,显然是想制造话题。"这位工作人员边说边翻出了一份正常收费票据进行对比,"任何具备基本常识的人都能判断,按照景区公示的35元过夜封顶价,就算这辆车停上百年,停车费也到不了这个数。"
景区客服中心负责人展示着盖有鲜红公章的票据解释道:"视频里能清楚看到,车主只是点开了支付界面,手指悬在确认键上两秒就退出了,根本没有完成支付。"据其介绍,景区在眉山市洪雅县各主要出入口均设有专属停车场,每个车位都配备智能地锁和引导员,而涉事停车场位于景区三公里外的临时停车区,"根据监控记录,当时确实处于无人值守状态"。
当被问及后续处理方案时,工作人员苦笑:"具体怎么处理,可能还是要问发视频的这位车主,他发视频估计是为博关注吧。"话音未落,另一位工作人员拿着新打印的排查报告匆匆走来:"技术部确认了,是数据库字段溢出导致的显示错误,类似情况今年其他景区也出现过。"
这起看似荒诞的"天价停车费"事件,实则折射出更深层的行业隐忧。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的当下,从雪乡天价泡面到九寨沟拍照收费,从三亚海鲜调包到西湖手划船缩水,景区收费乱象屡禁不止。此次乌龙事件之所以能迅速引爆舆论,正是因为公众对"明码标价"四个字仍存疑虑。正如某旅游平台评论区的高赞留言:"我们不怕花钱,怕的是花得不明不白。"这颗投入舆论湖面的石子,激起的不仅是关于技术故障的讨论,更让公众对旅游消费环境的信任度泛起层层涟漪。
景区在事件中的回应值得肯定。及时辟谣并澄清内部停车场收费标准,明确指出涉事停车场为景区外且无人值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身形象受损。但景区不能仅满足于澄清事实,更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周边停车场的管理和引导。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服务和设施,也与周边配套设施息息相关。如果景区对周边停车场放任不管,任由类似“天价停车费”这样的乌龙事件发生,最终受损的还是景区自身的口碑和公信力。毕竟,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会将整个区域的旅游体验纳入考量范围。
对于发布视频的车主,工作人员推测其或为博取关注。无论车主初衷如何,这一行为都反映出公众在面对可能的不合理收费时,渴望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寻求关注和解决的诉求。这也提醒景区和相关管理部门,要更加重视游客的反馈和诉求,建立更加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当游客遇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妥善的处理,而不是被迫通过网络“发声”来引起关注。
此外,这一事件也为整个旅游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数字化时代,收费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一个小小的系统故障,就可能引发一场舆论风波,给景区乃至整个旅游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旅游企业应加强对收费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同时,要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出现类似收费异常的情况,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向游客解释说明,避免误解的进一步扩大。
“天价停车费”乌龙事件虽已逐渐平息,但它所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景区及相关管理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畅通沟通,莫让类似的“闹剧”消解了景区的公信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让游客放心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