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鸡排讲出了6亿项目的气魄”
【“6元鸡排讲出了6亿项目的气魄”】滋滋作响的油锅旁,一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中年摊主一边熟练地翻炸鸡排,一边向排成长龙的顾客喊道:“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附近,一位名叫李俊永的普通鸡排摊主,因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人格魅力,在网络上掀起一场关注热潮。他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鸡排哥”,48岁的他在景德镇摆了五年摊,如今凭借“6元鸡排”卖出了“60元情绪价值”,甚至被网友评价有“6亿项目的气魄”。
9月25日下午2时,距“鸡排哥”出摊尚有一小时,百余米长队已蜿蜒成型。排在首位的市民笑着说:“中午12点就来了,就算下雨也得尝尝这‘6元的快乐’。”三小时后暴雨突袭,队伍未减反增,近百名食客撑伞等候,有人浑身湿透仍直言“没吃到会后悔”。“鸡排哥”的生意秘诀源于他独特的经营规则。每日15时准时出摊,16时30分后专设学生通道并降价1元,12时后购买加价1元作为“拖延惩罚”,装鸡排的袋子必须提前敞开。他对此解释:“我要的是速度,美味无需等待。”
这些规矩看似固执,却构成了摊主的独特气质。他卖的不仅是鸡排,更是一种“靠谱”。
“鸡排哥”嘴边挂着不重样的网梗,松弛、年轻化与接地气的口条,让网友开始调侃他为“鸡排主理人”。他的经典语录被网友整理成“鸡排课堂笔记”:“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那么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如果不及时吃,导致鸡排不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一位刚拿到鸡排的顾客笑着感慨:“排了3小时10分钟。”却仍然满意地表示,吃的是鸡排,暖的是心情。这种真诚的服务态度在当今冷漠的消费环境中显得格外珍贵。
面对暴涨的客流量,“鸡排哥”全家总动员。摊位两侧的队伍构成独特风景:左侧是冲着“脱口秀”来的粉丝,右侧则是为效率选择“鸡排嫂”摊位的食客。“味道一样,就是嫂子话少”,本地市民张先生边排队边解释。李俊永在直播中多次坦言:“真正辛苦的是我夫人,食材都是她凌晨备好的”,这份当众告白让网友直呼“磕到了平凡爱情”。如今,侄子也加入摆摊阵营,全家从清晨6时卖肉夹馍开始,一直忙碌到深夜8时。网友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鸡排世家”,每天都会解锁新人物,鸡排嫂、鸡排舅、鸡排奶奶、鸡排侄儿。
人流激增也引来城管关注,但一场“握手执法”收获全网点赞。昌江区城管队员现场递上解决方案:“帮您协调到便民服务点,线上就能入驻”,并告知这是新划定的14个便民摊点之一,可容纳近800个就业岗位。记者从昌江区城管处获悉,城管部门已经为鸡排哥成立了2-4人的工作专班,维持现场秩序,引导顾客购买,“十一”期间专班人手可能还会增加。当地城管还计划国庆假期前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假期期间对于“鸡排哥”的保障。
“鸡排哥”爆火,与此前一些模仿名人的草根摊贩的出圈,拥有相似逻辑。要求纯粹、真实和透明,是如今消费受众对商业现状作出的防御。当被问到国庆假期哪里可以找到他,“鸡排哥”回应:“我会在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等你,我非要等到你来为止”。这种诚信和谦逊,其实已经是能做好生意的基础前提。在景德镇文旅官方账号下,不少网友呼吁当地接住这波流量。9月26日,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会的,昌江区文旅局围绕“鸡排哥”会有一揽子的计划。
从流动摊贩到“景德镇文旅推广大使”,李俊永的身份转变藏着城市发展的密码。正如他在首条视频中所说:“欢迎来景德镇,这里不只有瓷器,还有热乎的鸡排和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