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溶洞垃圾10层楼高 当地通报
【天坑溶洞垃圾10层楼高 当地通报】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一个天然溶洞竟成了巨型垃圾场!堆积如山的垃圾高达十层楼,多条管道直接向洞内排放污水,这片喀斯特地貌的伤痛令人触目惊心。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红林乡金林村三组的一个天然溶洞,近日因网友“渔猎齐哥”的爆料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视频显示,该溶洞内垃圾堆积至少有十层楼高,种类繁多,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甚至药品包装瓶等有害垃圾。更令人震惊的是,天坑周边还有几条排污管道不断向坑内排放污水,导致溶洞内充满粪便气味。这一触目惊心的画面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公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深切担忧。
“至少有十层楼高,从上面下来,全是垃圾。”网友“渔猎齐哥”在爆料视频中这样描述眼前的景象。溶洞内的垃圾种类繁多,从建筑垃圾到生活垃圾,甚至还有一些药品包装瓶等有害垃圾,混合堆积在一起。这些垃圾不仅堆积在洞口,更是充满了整个溶洞系统,形成了令人震惊的地下垃圾场。除了固体垃圾堆积,多条排污管道直接向天坑内排放污水,使得溶洞内充满粪便气味。“很明显是厕所的东西(污染物),下水道的东西直接就流到这个坑里了,这个地方全是粪便,很臭。”“渔猎齐哥”在视频中这样描述。
随着“渔猎齐哥”的进一步探索,污染范围的扩展情况令人更加忧心。他沿着天坑内水流的走向深入地下溶洞,发现大量塑料泡沫被冲刷到溶洞中,岩壁上沾满细碎泡沫颗粒,溶洞及钟乳石均受到污染。这一发现表明污染已经不仅仅是局部问题,而是通过地下水流向更广泛的区域扩散。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溶洞系统通常与地下水系相连,这意味着污染物很可能已经进入了地下水,对周边居民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
9月27日,视频曝光当天,黔西市委市政府迅速开展核实处置工作。经初步核查,确认该溶洞位于黔西市红林乡金林村三组,反映问题属实。9月28日,黔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宣布从四个方面解决问题。有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投入工作。
黔西市委宣传部一位章姓工作人员向潮新闻记者表示,垃圾、污水的来源正在核查当中,“污水已经截流,正在查询污染源头。已经对周边水源开展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毕节市首次因溶洞污染问题被曝光。早在2021年,毕节市就因向地下溶洞违法排放生活污水问题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2024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相关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中,特别提到“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喀斯特溶洞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案例中提到,2024年4月,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举报线索,经初步核实,发现毕节市辖区七个县区十二处喀斯特溶洞存在生活垃圾污染、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当时通报称,截至2024年7月,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根据官方通报,当前治理工作从四个方向展开:组织多部门联合调查处理、制定垃圾清运方案并于9月28日起全面清运、全面摸排周边环境查清污染源头、在全市其他区域同步开展排查整治。垃圾清运工作已经启动。相关人员已经在现场开展处置工作,污水已经截流,并对周边水源进行检测。黔西市相关部门表示,正在制定系统的垃圾清运处置方案,以确保彻底解决这一严重的环境问题。
十层楼高的垃圾不仅填满了自然的奇观,更折射出环境监管的盲区。当污水管道日夜不停地向溶洞内倾泻污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恶臭,更是对整个地下水系的长期威胁。
喀斯特地貌的溶洞生态系统历经千万年形成,一旦破坏,几乎不可恢复。官方通报后的清运行动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系统治理和长效监管才是真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