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扑鼻!天坑溶洞垃圾10层楼高 当地通报 腐烂垃圾高达50米令人作呕,官方:正对污水截流,采样检测!!
创始人
2025-09-29 17:05:01
0

  天坑溶洞垃圾10层楼高 当地通报

  【天坑溶洞垃圾10层楼高 当地通报】9月29日消息,贵州毕节黔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9月27日,“渔猎齐哥”在抖音反映黔西市红林乡溶洞垃圾堆积问题,黔西市委市政府迅速处置。经查问题属实,目前正从四方面解决:市领导组织多部门现场处理;制定清运方案,28日起清运;全面摸排周边环境,消除隐患;全市同步排查整治。感谢网民朋友对我市生态保护工作的关心,对于大家提出的批评意见,我们始终秉持着开放与诚恳的态度,不仅会认真釆纳每一条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更会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改进的实际行动。同时,我们也真诚地欢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后续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共同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9月27日,一位名为“渔猎齐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爆料视频。视频中,贵州毕节黔西市红林乡的一处隐秘天坑溶洞内,垃圾堆积得如同小山一般,其高度至少相当于十层楼之高。这些垃圾种类繁多,既有废弃的建筑材料,也有日常丢弃的生活垃圾,甚至还夹杂着药品包装瓶等有害垃圾,景象之触目惊心,令人难以直视。在潮湿的环境中,这些垃圾逐渐腐烂,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味,让人闻之欲呕。

  更为严重的是,天坑周边竟然有几条排污管道赫然在目,它们如同几条黑色的"毒蛇",悄无声息地却源源不断地向天坑内排放着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这些污水中混杂着大量的人类排泄物,导致溶洞内污水横流,处处可见粪便的痕迹。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即便是戴着口罩也难以忍受,让人对这片曾经的自然净土感到痛心疾首。

  溶洞内的地下溶洞和钟乳石,这些原本是自然赋予的瑰宝,如今却因污染而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原本清澈幽深的溶洞深处,此刻却成了塑料泡沫等各类垃圾的"集结地",一片狼藉。当污水裹挟着白色泡沫从洞口奔涌而来时,这些轻飘飘的污染物便如附骨之疽般,死死黏附在晶莹剔透的钟乳石表面和凹凸不平的岩壁褶皱里,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污垢。日积月累之下,原本该闪烁着珍珠光泽的钟乳石群,此刻竟像被泼了层灰扑扑的涂料,细碎的泡沫颗粒层层堆叠,在探照灯下泛着令人作呕的油光,仿佛给这些历经万年雕琢的自然瑰宝裹上了件肮脏的"乞丐服",让人不胜唏嘘。“渔猎齐哥”在溶洞里举着防毒面具艰难前行时,强烈的腐臭味熏得他眼眶发红,几乎无法呼吸。这位常年在野外探险的博主扯着嗓子喊道:“这味道根本不是普通垃圾能散发出来的,太刺鼻了!”他颤抖的手电筒光束扫过岩壁,只见那些混着粪便的污水正从石缝间汩汩渗出,触目惊心。“你们看这些排泄物,明显是从附近厕所化粪池直接排进来的!”他愤怒地指出。说话间,他的登山靴突然踩进一滩黏稠物,发出令人牙酸的“噗嗤”声,直播间里瞬间炸开一片惊呼,网友们纷纷表示震惊和愤怒。

  9月28日凌晨三点,黔西市政府官网突然弹出红色警示框,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份带着电子公章的情况通报显示,经生态环境局与水利局连夜核查,确认被污染溶洞位于红林乡金林村三组鹰嘴崖下。通报中特别注明,现场采集的水样含有超标300倍的大肠杆菌群,这一数据无疑给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敲响了警钟。

  这座本该是地质教科书级存在的天然溶洞,此刻却成了垃圾处理场的"地下分部"。从洞口延伸至三百米深处的垃圾带中,碎砖块与啤酒瓶交叠成危险的"玻璃路",过期药品的铝箔包装在潮湿环境中渗出蓝色药液,最触目惊心的是那座用塑料袋和卫生巾堆砌的"垃圾山"——足有十层居民楼高,在溶洞特有的强气流中摇摇欲坠。地质专家痛心疾首地表示,这些卡在石笋间的垃圾正在改变洞内微气候,原本该向下生长的石笋群,已有三分之一出现异常弯曲。

  地下溶洞和钟乳石是大自然的珍贵遗产,它们历经漫长的岁月形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但如今,塑料泡沫等垃圾被冲刷到溶洞中,岩壁上沾满细碎泡沫颗粒,让这些珍贵的自然景观变得满目疮痍。而且,天坑周边排污管道源源不断向天坑内排放污水,导致溶洞内充满粪便,气味刺鼻。这种恶劣的环境不仅会危害溶洞内微生物的生存,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通过地下水系等途径,对周边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溶洞垃圾事件暴露出当地生态环境监管的严重漏洞,垃圾堆积、污水排放等问题长期未被发现和制止,反映监管缺失。生态环境保护需多部门协同,但实际存在职责不清、沟通不畅等问题,溶洞等隐蔽区域易成监管盲区,且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力,让不法分子肆意破坏。黔西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市领导组织多部门现场处理,制定清运方案并开展工作,减少垃圾对溶洞生态的破坏。同时全面摸排周边环境消除隐患,全市同步排查整治,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然而,整改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需要建立长期的跟踪和评估机制。在垃圾清运完成后,要对溶洞的生态环境进行持续监测,评估修复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复方案。同时,要加强对周边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和随意倾倒行为。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此次黔西溶洞垃圾事件,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和热议,这充分体现了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心和重视。网民们的批评意见是推动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政府应认真采纳这些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同时,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企业要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加强污染治理,实现绿色发展;居民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垃圾产生,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筑牢生态环境保护的防线,守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黔西溶洞垃圾事件为我们敲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警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让大自然的美好永续传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