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当街殴打女子被退伍军人飞踹
【男子当街殴打女子被退伍军人飞踹】近日,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泉秀街一家奶茶店门口,15秒的监控视频如同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公众的愤怒与敬意。画面中,一名穿黑色T恤的男子突然对身旁的年轻女子拳脚相加,女子踉跄后退撞上广告牌,抱头蹲下时,男子仍欲抬脚猛踹。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白色身影从奶茶店飞身而出——退伍军人王启铭腾空侧踹,将施暴者击退两米,落地后挡在女子身前,低喝:“再打一次试试!”这段视频在抖音平台15分钟内播放量破千万,260万次点赞中,“飞踹哥帅炸了”的评论刷屏。当公众为这记“教科书式飞踹”欢呼时,更深的思考随之浮现:当暴力在街头肆虐,是什么让一个普通人挺身而出?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为社会潜规则,又该如何守护人性的温度?监控画面显示,施暴男子李某与被打女子系前同事关系,因感情纠纷当街施暴。女子头皮血肿、右臂擦伤,若非王启铭及时出手,后果不堪设想。而李某的暴力并非孤例——2024年9月,云南兰坪县男子杨某某酒后猥亵殴打女性;2025年9月,杭州男子将女子按倒草地用烟头烫耳;西安临潼区夫妻当街冲突中,男子竟用鞋抽打妻子……一桩桩案件暴露出,家庭暴力与公共场所施暴正成为社会治理的顽疾。“当时什么都没想,就听见我班长在脑子里喊‘上啊!’”王启铭在直播中腼腆回应。这位1994年出生的泉州小伙,2012年入伍陆军第73集团军某侦察旅,曾获国际侦察兵比武狙击单项第三,2020年退伍后经营甜品店。事发时,他正给店员示范芒果千层,听见哭声连围裙都没摘就冲了出去。“部队给的肌肉记忆,一辈子都长在身上。”他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每天300个俯卧撑、5公里跑的坚持。
9月27日晚9时,@丰泽公安 发布通报:李某因寻衅滋事被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王启铭的行为被确认为正当防卫,不予追责,并将为其申报“见义勇为”奖励。这一判定迅速平息了公众对“防卫过当”的担忧,更传递出明确的司法信号:对暴力零容忍,对正义必保护。
“退伍证上的钢印会生锈,但骨子里的责任不会。”王启铭在直播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无数退伍军人的心声。2024年10月,维和退役士兵被醉驾男殴打时选择克制,引发“军人该不该还手”的争议;而此次事件中,法律与民意的双重肯定,终于为“见义勇为”划定了清晰边界——当生命安全受威胁时,挺身而出不仅是道德选择,更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王启铭的飞踹,踹翻的不仅是施暴者,更是“旁观者效应”的冷漠围墙。2025年9月,杭州两名女子遭遇暴力时,围观者无人上前;而此次事件中,尽管最初行人惊呼四散,但王启铭的行动迅速激发了群体的正义感。
这种从个体到群体的行动觉醒,正在重塑社会安全网络。在云南兰坪事件中,受害者金女士与友人及时报警;杭州事件后,网友总结出“幸福者退让原则”——面对暴力时,首要任务是确保人身安全,再寻求法律帮助。这些民间智慧与制度建设的结合,正在构建更立体的反暴力体系。
王启铭事件背后,是基层治理的深层变革。丰泽区警方表示,将加强重点区域巡逻,并在全区推广“一键报警”装置;泉州市妇联计划在社区设立“反家暴服务站”,提供法律援助与心理干预;而王启铭捐赠的12万元,已启动“见义勇为人员关爱基金”,为后续施救者提供医疗、法律支持。
“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负责人透露,正在起草《福建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拟对施救者提供就业优先、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这些制度设计,旨在让每一次挺身而出都能得到坚实保障。当王启铭说“下次遇到,我还是会飞出去,只是希望不再有下次”时,他道出了所有人的期盼。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家庭暴力案件超百万起,公共场所暴力事件逐年上升,而每起案件背后,都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与受伤的灵魂。这场15秒的飞踹,最终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明课——它教会我们,暴力从不是“家务事”,冷漠更不是“明智选择”;它提醒我们,制度需要温度,正义需要土壤;它更让我们相信,当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当法律能为勇气兜底,社会才能真正告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隐痛。正如网友的留言:“他踢出去的那一脚,把‘军人’两个字永远钉在了我们心里。”而这份“钉在人心”的力量,终将汇聚成守护文明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