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面向中国免签政策今起试行
【韩国面向中国免签政策今起试行】2025年9月29日,韩国政府正式启动对中国团体游客的临时免签政策,试行期至2026年6月30日。根据规定,通过指定旅行社组团的3人及以上中国游客可免签入境韩国本土城市,停留期15天,且需“同机进同机出”;济州岛则延续原有政策,个人及团体游客仍可免签停留30天。这一政策不仅是中韩旅游交流的里程碑,更折射出两国在经济复苏、文化互动与民间友好层面的深层诉求。此次免签政策被视为中韩旅游互动的“双向回应”。2024年11月,中国率先对韩国公民实施15天免签入境政策,韩国游客赴华旅游量激增157%,突破840万人次。韩国此次推出团体免签,既是对中国开放举措的回应,也是其重振旅游业的战略选择。数据显示,2024年访韩中国游客达460万人次,占外国游客总数的28.1%,人均消费约4700元人民币,远超日本游客的1.5倍。韩国央行分析指出,每增加100万中国游客,GDP增速可提升0.08个百分点。在当前韩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旅游业被视为刺激内需、拉动地方经济的核心抓手。
韩国政府在政策设计中兼顾了旅游便利化与风险管控。一方面,通过指定170家旅行社组团、要求“同交通”绑定(即进出韩国需搭乘同一航班或船舶),确保游客行程可控;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非法滞留防范机制:旅行社需在游客入境前24小时(乘船入境36小时前)向法务部网站“hikorea”提交名单,法务部审查后于入境前12小时(乘船入境24小时前)反馈结果。若旅行社季度内管理的团体滞留率超过2%,其资格将被注销。这种“宽进严管”的模式,既降低了游客的签证成本,又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约束,将非法滞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政策发布后,中国赴韩旅游市场迅速升温。去哪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相关消息发布后,中国内地游客前往韩国首尔的旅游产品搜索量增长七成,峰值时达1.2倍;携程旅游平台则显示,上海成为核心客源地,2024年内上海出发的赴韩订单量跃居出境游第三位,仅次于日本和泰国。市场监测显示,主要旅行社的中国旅游套餐预订量同比显著增长,反映出政策红利的积极释放。
游客行为模式亦发生深刻变化。社交媒体上,“周五下班去韩国”成为热议话题,搜索内容从“签证办理”转向“行程规划”“特色体验”等深度内容。年轻群体虽仍是消费主力,但中老年及亲子游客比例明显提升,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跟团游产品,推动旅行社设计“同交通”连贯行程。例如,首尔推出的“韩流文化体验路线”、釜山开发的“影视剧取景地巡游”等主题产品,均受到中国游客青睐。
免签政策的经济价值远超旅游业范畴,形成对航空、免税、酒店、餐饮、零售等产业链的全方位拉动。航空领域,韩亚航空、济州航空等已恢复并增加重庆、成都、西安等中西部城市的航线;零售业方面,韩国多家面向中国游客的商铺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免税集团针对团体游客推出定制化优惠。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免税店销售额的45%来自中国游客,医美、零售行业亦直接受益。
政策还激活了三四线城市的旅游潜力。数据显示,政策调整后,来自三四线城市的赴韩旅游订单增速超过一线城市,占比从疫情前的25%提升至35%。这种变化促使旅游企业调整产品设计和服务网络,例如开发“中西部城市-首尔-济州岛”联游产品,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
韩国面向中国团体游客的免签政策,不仅是旅游便利化的突破,更是中韩关系“民心相通”的生动写照。从市场反应来看,中国游客结构正向多元化发展,消费模式从观光购物向深度体验转型,三四线城市市场潜力加速释放。展望未来,若政策试点效果理想且滞留率可控,韩国可能将政策转为长期措施,并逐步覆盖个人游客。届时,中韩旅游市场将进入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的新阶段,为两国经济复苏与人文交流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