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突降大雨 校长两度婉拒打伞
【开学典礼突降大雨 校长两度婉拒打伞】9月27日晚,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新生开学典礼。当校长李术才站在主席台上致辞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原定流程。面对工作人员递来的雨衣和学生送上的雨伞,这位被学生亲切称为“蔬菜校长”的教育者两次婉拒,选择与万名新生共同站在雨中,完成了一场持续近20分钟的“沉浸式”致辞。这场意外中的坚守,通过直播镜头传遍全网,成为当日热搜榜首。当晚6时30分,典礼进行至校长致辞环节时,原本阴沉的天空骤然倾泻暴雨。根据济南市气象台实时数据,此时中心校区降水概率达90%,风力2级,西北风裹挟着豆大雨点砸向露天会场。现场12000余名新生已统一穿上学校发放的雨衣,而站在主席台中央的李术才仅着正装,雨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在麦克风上溅起细密水花。“第一次拒绝是在雨势初起时。”参与典礼筹备的教师回忆,工作人员曾持雨衣登台,但李术才以“学生都穿雨衣,校长不能特殊”为由拒绝。当雨势在5分钟后加剧为瓢泼大雨,两名新生自发从观众席冲上主席台,试图用两把黑色长柄伞为校长遮雨。面对学生的善意,李术才第二次举起右手示意拒绝。“同学们,今天这场雨是山大给你们的第一课。”他提高音量对抗雨声,“1901年山大建校时,我们的前辈在兵荒马乱中坚持授课;今天这点风雨,算不了什么。”更令人动容的是,李术才在雨中宣布与新生立下“六个约定”:共淋一场雨、共读一本经典、共赴一场奔跑、共攀一座高峰、共喝一次咖啡、共话一次成长。“这些约定不是口号,”他抹去脸上的雨水,“而是要让你们知道,校长不仅是管理者,更是你们大学生活的同行者。”
听到校长的话后台下掌声不断,学生们都非常敬佩和感动,被校长“圈粉”了。由此可见山大校长非常有爱心和担当,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放在心中,非常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且还许下承诺,大家要知道山东大学新生人数众多,如果校长要完成与每一个同学有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承诺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但是山大校长敢为人先,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到。
事件在社交媒体引发两极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是最好的入学教育”,网友评论:“当校长拒绝特权选择共情,他教会我们的比任何演讲都深刻。”反对者则质疑“形式大于内容”,但这类声音很快被更多实证反驳。有学生晒出照片:雨中致辞结束后,李术才立即换上干衣服,继续主持了后续环节。
教育专家指出,这场意外暗合了“情境教育”的精髓。有学者评价:“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校长用身体力行告诉学生:面对困难时的态度,比躲避困难的能力更重要。”
回看近期高校开学典礼中的类似事件,山大校长的处理更显智慧。9月3日,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在暴雨中拒绝雨衣,两名学生自发撑伞却因角度问题形成“双一流”漏雨带,引发网友调侃。而李术才的选择则包含三层教育逻辑:其一,通过“拒绝特殊化”消解师生距离感;其二,以“共同经历”构建集体记忆;其三,用“遵守约定”强化契约精神。
这种“有温度的坚持”,比任何说教都更具说服力。正如网友“青衫客”的评论:“当校长选择与学生共淋一场雨时,他不仅传递了勇气与担当,更用行动诠释了教育的本质——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平等真诚的陪伴。”
很多人觉得作为985大学校长这样做是对的,作为一校之长就要敢为人先,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就要为学生们的学业生活负责,就要走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心声,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开展校园和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和政策,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成材率,希望山东大学校长能够真正做到与每一个同学有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为其他高校树立榜样,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到极致,好好培养每一位在校大学生。
这场意外中的教育实验,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最好的教育往往发生在计划之外。当校长选择与学生共淋一场雨时,他不仅完成了一场致辞,更在新生心中种下了三颗种子——平等、共情与担当。正如苏轼在《定风波》中所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场雨中的开学典礼,终将成为2025级新生记忆中最鲜活的成人礼,也为中国高等教育书写了一段充满温度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