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突降大雨 校长两度婉拒打伞
【开学典礼突降大雨 校长两度婉拒打伞】大雨倾盆,掌声雷动。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在开学典礼上两度婉拒撑伞,近20分钟雨中演讲诠释“与学生同行”的承诺。9月27日晚,山东大学开学典礼在雨中举行。校长李术才发言时突降大雨,在近20分钟的发言中,他两次拒绝工作人员为其撑伞。这位被学生亲切称为“蔬菜校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不仅豪情吟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还与万名新生许下七个暖心约定,包括“力争与每一个同学有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共淋一场雨”。
9月27日晚6点,山东大学开学典礼在中心校区举行。典礼开始不久,天空突然下起大雨,而且雨势不小。学校已经为参加典礼的每位同学发了雨衣,但在看台上的许多校领导却没有穿雨衣,一直淋着雨陪伴学生。现场视频显示,当雨越下越大时,有师生两次欲为校长李术才撑伞,但都被他婉言谢绝。李术才校长坚持与师生们一同淋雨,继续完成他近20分钟的演讲。这一举动迅速引发台下学生的共鸣,掌声多次在雨中响起。有参加典礼的研究生事后表示:“见此情景,我们都很感动也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校长的讲话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雨中演讲中,李术才校长向新生提出了七个暖心约定,表达了他对师生关系的独特理解。“我个人也跟大家做一个约定,力争和每一个同学有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共淋一场雨、共读一本经典、共赴一场奔跑、共攀一座高峰、共喝一次咖啡、共话一次成长”。这些约定既具体又富有诗意,展现了一位大学校长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李术才校长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在山大,学科无边界,校企无边界,知行无边界,不论同学们起点高低,人人皆可成才”。这一理念在雨中演讲的场景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学生们亲切称李术才为“蔬菜校长”,不仅因为他的姓名谐音,更因为他平时就与学生很亲近。一位学生透露:“他之前还和同学们一起夜跑三千米,跑得比学生都快,大家都觉得他很可爱,都非常喜欢他”。
李术才校长的雨中行为,不禁让人思考大学教育的本质。在追求排名和指标的时代,他用行动诠释了“以身作则”的教育真谛。校长拒绝特殊待遇,选择与学生共同经历风雨,这一场景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它传达的信息很明确:真正的教育者不会高高在上,而是与学子同行。李术才引用苏轼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鼓励新生以从容心态面对大学生活的挑战与机遇。在变幻莫测的时代环境中,这一寄语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山东大学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之一,其校长的这一举动,也体现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坚守。
“蔬菜校长”的称呼背后,是学生对李术才校长的亲近与认可。这种亲切的昵称反映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校长如何与学生建立有效联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李术才校长通过“共淋一场雨”这样的象征性行为,以及“共喝一次咖啡”等具体承诺,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创新解法。事实上,李术才此前就常参与学生活动。那位透露校长夜跑三千米的研究生说:“他跑得比学生都快”。这种参与不仅锻炼身体,更拉近了师生距离。校长愿意并且能够与学生保持直接交流,对大学治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它打破了行政壁垒,营造了更加开放的校园氛围。
从孔子与弟子席地而坐的对话,到现代大学的讲堂,教育的形式在变,但本质始终关乎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李术才校长的雨中演讲,正是这种教育本质的当代体现。在新技术革命席卷教育的时代,人工智能、在线课程等改变着知识传授的方式,但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精神传承依然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李术才校长强调“面对面交流”的价值,正是对此的清醒认识。山东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这一幕,很快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引发广泛讨论。许多网友表示被校长的真诚所感动,也有人回忆起自己大学时代的典礼场景。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共同期待——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人格熏陶和情感交流。
典礼结束后,许多学生仍沉浸在激动情绪中。一位新生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本以为大学校长是遥不可及的存在,没想到‘蔬菜校长’如此亲切可爱”。李术才校长用一场雨中的演讲,诠释了教育的温度。那晚近20分钟的淋雨,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成为新生们大学时代最生动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