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分钱做“暗号”的食堂阿姨火了
【用1分钱做“暗号”的食堂阿姨火了】两张0.01元的消费记录,成了校园卡失主与食堂阿姨之间心照不宣的暗号,温暖了整个校园。“室友的玉兰卡丢了,‘i大工’上看了看消费记录,发现食堂的阿姨刷了两次一分钱,提醒他卡丢在哪。”近日,一则来自社交平台的帖子,让大连理工大学食堂的杨阿姨(化名)意外走红。这位普通的食堂阿姨捡到学生校园卡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主意——通过刷两笔1分钱的极小金额消费,在卡的消费记录中留下线索。当失主同学前来认领时,阿姨还贴心地说:“不介意刷了两分钱吧?”。
事情发生在大连理工大学博留食堂。一位同学不慎遗失了校园玉兰卡,在“i大工”App上查看消费记录寻找线索时,发现了不寻常的记录。记录显示,卡片的最后两次消费都在博留食堂,消费金额异常——每次0.01元。这并非真的消费,而是食堂杨阿姨的精心设计。她捡到卡片后,想出了通过刷取极小金额留下消费记录的方法,以此提示同学卡片所在位置。
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解决方案。杨阿姨后来透露,这个妙招源于她的工作经验,并且事先与食堂经理商量过,得到认可后才实施。
杨阿姨的巧妙方法很快在学生中间传开。原帖作者用“狠狠地感动了”表达感激之情,而这份感动迅速蔓延至全网。网友们不仅被阿姨的温暖行为打动,更被她机智的方法折服。许多人感叹“阿姨也太聪明了”,更有网友幽默地称杨阿姨为“信息工程学博士”。这个称号虽带调侃,却饱含敬意。巧合的是,虽然杨阿姨本人并非博士毕业,但她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女儿——一个已从北大博士毕业,另一个正在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面对突然的走红和如潮好评,杨阿姨显得很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说:“这没什么,我就是做了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是怎么想到这个妙招的?”面对这个问题,杨阿姨娓娓道来:“学生到食堂吃饭遗失玉兰卡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们捡到的第一时间就会放到食堂的失物招领处保管起来,方便学生来认领。”但问题在于,“学生不一定知道卡丢在了哪里”。根据以前的工作经验,杨阿姨想到了用刷一分钱的方式提醒学生。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源于杨阿姨日常工作的观察与思考。
谈及大家给予的称赞,杨阿姨的回答质朴而真诚:“我就是尽量地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给学生打造一个更温馨的就餐环境,也希望咱们学校越来越好,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材。希望在大工上学的孩子们都能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杨阿姨的个人善举,如今已发展成为全校性的“一分钱寻卡行动”。受杨阿姨启发,大连理工大学宣布,学校各食堂将正式开展这项活动。今后,若有同学的玉兰卡丢失在食堂,工作人员都会通过刷取一分钱的方式,在消费记录中留下提示。这一机制化的举措,将杨阿姨的个人智慧转化为了全校共享的服务。学校也贴心地给出了寻卡指南:学生可在“i大工”APP上查看消费记录,若发现神秘的0.01元消费,即可根据消费地点信息,尽快前往认领。同时,学校也提醒学生,确认卡片丢失后,应第一时间通过“i大工”APP挂失,避免盗刷。
这则温暖的故事之所以迅速传遍网络,在于它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善意。一分钱,几乎是货币体系里面值最小的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被遗忘。但杨阿姨却用它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传递出浓浓的关爱。有网友动情地评论:“一分钱,金额很小,但这份机智又用心的爱,很重很重。”这句话道出了众人的心声。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中,这种看似微小却充满智慧的温暖,恰恰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关怀。
如今,走进大连理工大学的任何一家食堂,你可能都会会心一笑。因为你知道,若有学生不小心遗失了校园卡,或许很快就会在消费记录上发现那个特殊的“暗号”——一笔0.01元的消费记录。那是来自食堂工作人员的暖心提示,更是校园生活中一抹温暖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