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有期望!网友建议成渝申办奥运会 成都回应 承办奥运会已被纳入‌工作规划和远景目标‌,将根据情况论证可行性!
创始人
2025-09-27 02:01:31
0

网友建议成渝申办奥运会 成都回应

  【网友建议成渝申办奥运会 成都回应】近日,一位网友在“问政四川”平台留言,建议成都与重庆联合申办2036年或2040年夏季奥运会。这一提议迅速点燃网络,相关话题引起热议。‌成都市体育局‌9月24日通过问政四川平台回应网友建议时表示,‌申办奥运会需由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属于国家层面行为。承办奥运会已被纳入成都的‌工作规划和远景目标‌,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论证可行性。‌‌一些网友对成都申办奥运会充满期待,这主要源于大家对成都的赛事举办能力和未来发展抱有很高期望。早在2020年11月,“川渝共同申奥”概念首次引发热议,四川省体育局回应称联合申奥是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工作规划和远景目标,双方正在积极对接沟通。2021年12月,《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发布,规划中提到探索申办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赛事的可行性,但这是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目标。2025年9月21日,有网友在“问政四川”平台留言建议,基于成都成功举办大运会等赛事,提议成都主动联合重庆申办2036或2040年夏季奥运会。三天后,成都市体育局正式回应,明确申办奥运会是国家层面行为,需由中国奥委会提出申请,并表示承办奥运会是成都的远景目标,将根据成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论证可行性。

  这场关于成渝申奥的讨论,既折射出公众对西部崛起的期待,也凸显了大型国际赛事对城市发展的战略价值。提出建议的网友认为,成渝作为中国西部两大核心城市,近年来在经济、文化、交通等领域合作日益紧密。若能联合申办奥运会,不仅能展示西部发展成果,更能通过赛事溢出效应加速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数据显示,成渝高铁已实现1小时通达,成都双流与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年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轨道交通里程逼近一线城市。两地场馆资源互补——成都拥有东安湖体育中心、凤凰山体育公园等专业场馆,重庆则配备奥体中心、龙兴足球场等设施,通过“利旧焕新”策略,现有场馆经微调即可满足奥运需求。

  这种设想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20年11月,四川省体育局便在《对政协提案答复的函》中首次提出“川渝共同申奥”概念,明确将其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2021年12月发布的《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更进一步,提出探索申办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赛事的可行性。2025年,成都成功举办世界运动会后,公众对申奥的期待达到新高度。

  面对网友热情,成都市体育局的回应既尊重规则又展现诚意。回应强调三点核心:其一,申办奥运会需由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属于国家层面行为;其二,承办奥运会是成都的远景目标,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其三,具体实施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论证。

  这种谨慎态度源于对国际赛事申办规则的深刻理解。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其申办涉及国家形象、外交关系、资源调配等多重维度。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中国为筹备赛事投入超2800亿元,涵盖场馆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治理等领域。成都方面明确表示,只有在经济实力、城市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等条件成熟时,才会稳步推进申奥工作。

  但理性不等于消极。近年来,成都通过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等赛事,已积累丰富的办赛经验。2023年国际专业体育智库发布的“全球体育之都”报告中,成都位列全球第8、中国第2,彰显其赛事影响力。这些成绩为未来申奥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渝申奥的可行性,源于两地日益紧密的合作与互补优势。在政策层面,2023年重庆与成都联合印发《双核联动联建推进体育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共办赛事、共促消费等18项合作内容。在产业层面,两地成立体育产业联盟,签署超15项合作协议,落地项目超100个。在赛事层面,2023年川渝“三大球”城市对抗赛、成渝飞盘巡回赛等品牌活动,已形成跨区域赛事体系。

  交通与场馆的升级更为关键。成渝中线铁路(时速350公里)的推进,将进一步强化区域交通网络。成都天府奥体公园规划对标国际顶级标准,重庆龙兴足球场可容纳6万人,两地场馆经改造后能覆盖奥运全部项目。正如四川省体育局所言:“通过资源整合,成渝已具备申办奥运会的基础条件,无需再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场馆。”

  成渝申奥的讨论,本质是一场关于城市发展路径的公共对话。它提醒我们:大型国际赛事既是展示实力的窗口,更是推动区域协同的催化剂。成都的理性回应,既避免了盲目跟风,也为未来预留了空间。正如专家所言:“申奥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赛事倒逼城市升级、促进区域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手段。”

  当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地GDP总量突破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持续提高。在此背景下,申办奥运会或许仍是长远目标,但成渝通过赛事联动、产业协同、文化互鉴所走出的“双城记”路径,已为中国区域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网友对成渝申奥的支持,本质是对西部崛起的期盼。一位成都市民在社交媒体留言:“如果成都能办奥运,大熊猫、三星堆、火锅这些元素将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这种文化自信并非空谈。2024年汤尤杯期间,成都通过“赛事+文旅”模式吸引超10万名游客,带动消费超5亿元。若举办奥运会,其经济效应与社会价值将呈指数级增长。但挑战同样存在。如何平衡赛事投入与民生需求?如何避免“白象场馆”的浪费?

  成都的回应给出答案:通过“利旧焕新”策略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举办青运会、世运会等赛事积累经验,通过与重庆协同分担压力。这种“小步快跑”的策略,既符合西部发展实际,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成渝申奥的讨论,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城市对全球化的深度参与。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叙事”,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科技赋能”,再到如今成渝的“区域协同”,中国正以更从容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未来的奥运会需要更灵活、更可持续的方案。”成渝的尝试,或许正是这种变革的起点。无论最终是否申奥成功,这场讨论已让世界看到:中国西部,不再只是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一个文化交融的磁场、一个敢于梦想的舞台。当黄龙溪的竹筏载着奥运圣火顺流而下,当洪崖洞的灯光为冠军加冕,那将是一个属于中国、属于成渝、属于每一个普通人的高光时刻。而这一刻的根基,正是今天理性与雄心的交织,是城市治理者对“办赛为民”的坚守。成渝申奥的讨论,本质是一场关于城市发展路径的公共对话。它提醒我们:大型国际赛事既是展示实力的窗口,更是推动区域协同的催化剂。成都的理性回应,既避免了盲目跟风,也为未来预留了空间。正如专家所言:“申奥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赛事倒逼城市升级、促进区域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手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