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奇瑞 汕头兄妹赚进160亿
【重仓奇瑞 汕头兄妹赚进160亿】近日,香港联交所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场资本盛宴——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股市场,首日股价上涨3.8%至31.92港元/股。在这场资本狂欢中,一对来自广东汕头的兄妹成为最大赢家:王来春与王来胜通过旗下立讯投资持有奇瑞汽车15.96%股权,按IPO首日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达270亿元人民币,较三年前100.54亿元的投入浮盈超160亿元。这场精准的资本运作,不仅改写了中国制造业的投资逻辑,更折射出民营资本在产业升级中的战略智慧。2022年2月,当奇瑞汽车因新能源转型滞后、股权结构复杂被市场低估时,王来春兄妹却做出了惊人决定:通过立讯有限斥资100.54亿元,收购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汽车7.87%股权及奇瑞新能源6.24%股权。彼时奇瑞年营收926亿元,净利润58亿元,但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不足15%,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当时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较低,奇瑞不被投资者看好。"有学者指出。但王氏兄妹看到的却是奇瑞的独特价值:作为连续22年中国汽车出口冠军,奇瑞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达37.4%,在俄罗斯、巴西等市场占有率超10%。这种"国内蓄力、海外爆发"的双重增长潜力,正是立讯系押注的关键。入股后,王来春兄妹迅速展开资本运作:2023年追加数亿元增持奇瑞控股股权至21.16%,2025年将投资主体从立讯有限变更为由胞妹王来娇、胞弟王来喜各持50%股权的立讯投资。这种家族式资本架构,既保证了决策效率,又实现了风险隔离。这笔百亿投资带来的不仅是账面浮盈,更构建起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的深度协同。作为苹果供应链核心企业,立讯精密自2021年起将汽车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提出"五年内成为全球Tier1前十"的目标。而奇瑞的整车制造能力,恰好成为其切入汽车电子的黄金跳板。
双方战略合作迅速落地:立讯精密每年向奇瑞供应线束、无线充电模块等汽车组件,交易额从2022年的3172万元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5.1亿元。更关键的是,这种供应链绑定为立讯打开了高端制造的新空间——2024年,立讯以41亿元收购德国百年车企莱尼50.1%股权,构建起覆盖线束、塑胶件、智能驾驶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
"与凤同飞,必出俊鸟。"王来春在内部会议上如此形容与奇瑞的合作。这种产业协同效应在奇瑞的爆发式增长中得到验证:2022-2024年,奇瑞营收从926亿元跃升至2699亿元,净利润从58亿元增至143亿元,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激增近一倍。
王氏兄妹的投资版图远不止于奇瑞。围绕立讯精密这个果链龙头,其家族构建起横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的制造业帝国:王来娇:通过泰睿智造掌控软性材料生产,客户涵盖苹果、华为等巨头,2025年上半年与立讯精密发生超千万元关联交易。王来喜:执掌估值225亿元的立景创新,主营手机镜头模组,同时通过东莞高伟布局光电子器件,2024年上半年营收达39.1亿元。
这种"总部控盘+专业子公司运作"的模式,既保持了家族企业的凝聚力,又通过现代治理结构实现了专业化运营。正如王来春所言:"家族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用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来管理。"
奇瑞上市与王氏家族的资本盛宴,揭示了中国制造升级的三重逻辑:逆向投资智慧:在行业低谷期布局核心资产,2022年奇瑞估值仅8.4元/股,如今IPO首日市值突破1700亿港元,印证了"买在无人问津时"的投资哲学。产业协同创新:立讯从消费电子跨界汽车,奇瑞从燃油车转型新能源,双方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展现了传统制造与新兴技术的化学反应。全球化视野:奇瑞海外销量占比超40%,立讯在越南、印度布局生产基地,这种"双循环"战略使其在贸易摩擦中保持韧性。
随着奇瑞募资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海外工厂建设,这场资本盛宴远未结束。王来春兄妹的270亿股权背后,是更宏大的产业图景:通过资本纽带,将消费电子的精密制造经验注入汽车产业,推动中国制造向"智造"跃迁。"我们投资的不仅是企业,更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王来春在奇瑞上市仪式上的发言,道出了这场资本运作的深层意义。当港股市场为奇瑞敲响上市钟声时,中国民营资本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产业升级的新篇章。这场跨越三年的资本长跑,最终证明: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精准的战略眼光与稳健的资本运作,能够创造超越市场周期的价值。而王来春兄妹的故事,恰是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