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9月26日电(记者 黎金良)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近日在上海正式启动运营,标志著中国在推动法定数字货币跨境应用与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作为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建与管理的核心平台,该中心聚焦跨境支付、区块链底层技术与数字资产创新,不仅是技术升级的体现,更是中国在全球数字金融格局中争取话语权、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举措。
图为数字人民币钱包(新华社资料图)
长期以来,传统跨境支付体系面临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不足等痛点。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设立,正是针对这些瓶颈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其推出的三大业务平台——跨境数字支付平台、区块链服务平台与数字资产平台,共同构建了一个安全、高效、可追溯的数字金融生态底座。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将人民币国际化从传统的贸易结算与储备货币层面,推向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全新维度。数字人民币不再仅是物理货币的电子化,而是嵌入智能合约、可编程、可监管的新型金融载体,为全球市场提供一种更透明、更安全、更具弹性的货币选择。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落户上海,引发外界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关注。然而,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26日接受中通社访问时认为,这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重新定位传统金融枢纽角色、在国家金融战略中寻找新机遇的过程。
刘春生指出,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设立,标志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数字技术驱动的新阶段”,沪港两地可借此契机协同探索金融创新。在《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框架下,双方可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资产管理等场景的应用,并探索建设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合规数字资产平台。这种协同发展将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
刘春生强调,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设立远超技术升级层面,其核心在于重塑全球跨境支付格局,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技术基石。传统跨境支付体系长期受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不足等问题困扰,而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平台凭借技术优势,致力实现“全球通达”,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通过跨境支付、区块链服务、数字资产三大平台构建的完整数字金融生态,将形成面向未来的金融基础设施。此举不仅在技术层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有助于中国掌握规则制定与标准话语权。”刘春生预期,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参与制定的规则,可能成为全球法定数字货币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准则,使中国从技术参与者转变为国际数字货币规则的重要制定者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