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奇瑞 汕头兄妹赚进160亿
【重仓奇瑞 汕头兄妹赚进160亿】9月25日,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当日上涨3.8%,收于31.92港元/股。2022年2月,王来春实控的立讯精密公告,称控股股东立讯有限,以100.54亿元代价,购买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汽车7.87%股权,以及奇瑞新能源6.24%股权,后又斥资数亿增持。截至目前,根据公开披露的股权信息显示,立讯有限公司持有奇瑞汽车共计9.2亿股股份,这一持股数量占奇瑞汽车总股本的比例达到了15.96%。若按照奇瑞汽车IPO首日收盘价进行计算,立讯有限所持有的这部分股权,其市场价值已高达293.7亿港元,按照当前汇率换算,约合人民币270亿元。得益于此次投资,立讯有限及其背后的家族,目前已经因奇瑞汽车股价的上涨而实现了超过160亿元的浮盈。立讯有限最初由王来春与王来胜这两兄妹控制,二人各持有公司50%的股权。在当时,由于股权关系错综复杂,立讯有限并没有明确的上市日期规划,与此同时,奇瑞汽车也面临着估值不振的困境。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王来春家族买入奇瑞相关股权的价格十分具有吸引力,仅为8.4元/股。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表示:“彼时,因为新能源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销量占比较低,所以奇瑞汽车并不被投资者看好,进而导致其估值处于偏低水平。”然而,王来春和王来胜这对兄妹却独具慧眼,他们十分看好奇瑞汽车未来的发展潜力。于是,果断斥资百亿接盘奇瑞汽车相关股权。此后,他们并未停止投资的脚步,又进一步增持了奇瑞控股1.28%的股权,使得持股比例提升至21.16%。若按照首次交易的价格进行推算,他们此次增持的成本预计在6.5亿以内。这一系列操作,无疑展现了兄妹俩在投资领域的胆识与眼光 。
立讯精密对奇瑞的投资绝非简单的财务博弈。2022年,当立讯有限以超百亿资金收购奇瑞系股权时,市场曾质疑消费电子巨头跨界造车的合理性。但两年后的今天,这笔投资的价值已远超账面浮盈。奇瑞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标杆,其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新能源技术积累与全球化布局,恰好与立讯精密在精密制造、连接器领域的优势形成互补。这种"产业资本+实体企业"的深度绑定模式,打破了传统财务投资的边界。立讯不仅获得股权增值收益,更通过参与奇瑞的混改,在汽车电子、智能座舱等新兴领域抢占先机。数据显示,奇瑞新能源车型占比已超30%,而立讯在车载线束、高压连接器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同步提升,印证了战略协同的乘数效应。
奇瑞上市的时机恰逢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关键期。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5%,全球每出口三辆汽车就有一辆来自中国。奇瑞作为出口冠军(2023年出口超90万辆),其混动技术路线与海外市场的深度布局,成为资本追捧的核心逻辑。立讯的押注本质是对产业趋势的精准判断。当多数资本聚焦纯电动赛道时,立讯选择支持奇瑞的"油电协同"战略,既规避了技术路线风险,又抓住了发展中国家市场对混动车型的旺盛需求。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智慧,体现了产业资本对技术周期与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
王来春从富士康打工妹到千亿帝国掌门人的蜕变,本身就是一个制造基因进化的样本。此次投资奇瑞,标志着立讯从"精密制造代工"向"智能出行生态"的跨越。通过控股奇瑞部分股权,立讯不仅获得汽车产业链的入场券,更可能重构"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的跨界生态。
这种进化具有双重意义:对内,立讯可借助奇瑞的整车平台验证自身技术,加速从零部件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对外,通过资本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面前构建更稳固的供应链。奇瑞上市后,双方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的联合布局已初见端倪。
当奇瑞的港股代码在交易屏上跳动,这不仅是王氏兄妹个人财富的里程碑,更是中国产业资本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这种"产业+资本+全球化"的三维驱动模式,或将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而汕头兄妹的故事,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