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扮演者孙彦军成大学校长
【刘备扮演者孙彦军成大学校长】近日,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校园内,73岁的孙彦军身着西装,手持话筒站在新生开学典礼的讲台上。这位因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刘备”一角深入人心的国家一级演员,此刻正以校长的身份向千余名新生寄语:“希望你们以优异的成绩和宽广的胸怀拥抱明天。”这场跨越演员与教育者身份的转变,恰似孙彦军人生剧本中的“第二幕”。从大庆油田的石油工人到话剧舞台的“哭戏之王”,从荧幕经典到职教校长,他用半生时间诠释了何为“人生如戏,全靠演技”。1952年生于哈尔滨巴彦县的孙彦军,童年浸透着苦涩。10岁丧父,18岁丧母,他靠扛钢管、挖油井在大庆油田谋生。命运的转折始于一次单位文艺汇演——被推上舞台的他意外发现表演的魅力,省吃俭用报考中央青年艺术剧院,从此踏上艺术之路。1994年,孙彦军迎来人生巅峰。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他饰演的刘备以“三哭”闻名:桃园结义时的悲怆、长坂坡摔阿斗的痛惜、白帝城托孤的绝望。为追求真实,他拒绝使用眼药水,三年拍摄期间眼睛常年红肿。导演王扶林曾透露:“有场哭戏拍了七条,孙彦军哭到昏厥,醒来第一句话是‘这条能用吗’?”这段经历也暗藏波折。拍摄期间,孙彦军与陆树铭(关羽)、李靖飞(张飞)偷摘玉米被村民追赶,成为剧组趣谈。更艰难的是物质条件:每集225元片酬,六人挤住一间宿舍,夏季40℃高温下头戴胶质发套拍戏,孙彦军曾因中暑晕倒在片场。2000年,当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时,孙彦军却做出惊人决定:辞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职务,南下广东创办亚视演艺职业学院。这一选择源于他对艺术教育的执念:“中国不缺演员,缺的是有文化底蕴的表演者。”
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学校开办仅一年,合作方香港商人卷款潜逃,资金链断裂。孙彦军抵押房产、降薪师生共渡难关,甚至站在东莞湖边彻夜思考是否放弃。最终,600余名师生选择留守,用“刘备式”的坚韧熬过寒冬。
如今,这所占地300亩的职校已培养出数千名影视人才。2023届毕业生典礼上,孙彦军哽咽致辞:“你们就像当年的阿斗,我要把你们托举成真正的龙。”台下掌声雷动,有学生高喊:“您才是我们的‘皇叔’!”
孙彦军的教育理念深植于刘备的“仁德”精神。学校课程设置打破传统:表演系增设《三国文化研究》,舞蹈专业融入戏曲身段,甚至开设“玉米地逃生”等实践课——源自他当年偷玉米被追的教训。
这种“戏如人生”的哲学渗透在校园每个角落。图书馆前的刘备雕像手持书卷,食堂命名为“桃园餐厅”,就连校训“德艺双馨,知行合一”也取自《三国演义》中“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教诲。
私下里,孙彦军保持着艺术家的纯粹。学生回忆,他常在校园银杏树下与学生即兴排练《出师表》,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台词改为教育箴言。2024年毕业季,他带着学生重走《三国演义》拍摄地,在长坂坡旧址朗诵“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令00后学子泪洒当场。
孙彦军的转型恰逢中国影视教育变革期。当多数院校追逐明星效应时,他坚持“慢工出细活”:表演系每年仅招80人,实行“导师终身制”,教师需有十年以上舞台经验。这种“反流量”做法初遭质疑,却逐渐赢得口碑——该校毕业生连续五年在横店影视城就业率排名前三。
“现在的小孩太想红,却忘了怎么活。”孙彦军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他办公室挂着学生送的书法作品“厚德载物”,案头摆着泛黄的《三国演义》剧本,书页间密密麻麻标注着教学笔记。这种“老派”作风在短视频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却意外成为00后学生眼中的“反内卷符号”。
如今的孙彦军发福明显,但眼神依旧清澈。他保持着油田时期养成的习惯:每天五点起床练声,周末亲自下厨为师生做饭。女儿孙琳继承了他的艺术基因,常帮他审阅剧本,父女俩的对话常以“这段戏刘备会怎么演”开头。从荧幕到讲台,从哭戏到育人,孙彦军用半生证明:真正的艺术家从不在聚光灯下凋零,而是在时代的土壤里持续生长。正如他在开学典礼上的寄语:“人生没有NG,但每一步都可以是经典。”此刻,东莞的秋风掠过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的银杏大道,金黄的落叶与飘扬的校旗交织成画。这位从苦戏中走出的“刘备校长”,正用另一种方式续写着属于他的英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