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暖暖离婚案今日开庭
【王暖暖离婚案今日开庭】9月26日,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内气氛凝重。电影《消失的她》原型、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王暖暖(化名)身着素色套装,在律师搀扶下步入法庭。这场跨越六年的离婚诉讼,因被告俞某冬在泰国监狱服刑而成为“国内首例境外服刑离婚案”,其复杂性远超常规——诉讼文书送达需经外交途径耗时三年,被告庭审通过视频接入,而男方家属更曾提出“3000万离婚费”的荒诞要求。时间回溯至2019年6月9日,怀孕三个月的王暖暖与丈夫俞某冬在泰国乌汶帕登国家公园旅行时,被对方从34米高的悬崖推下。坠落过程中,她被一棵大树拦住,全身17处骨折,在ICU抢救8天才脱离生命危险。王暖暖向泰国警方指认,丈夫推人后曾返回现场观察其生死,甚至试图阻止救护车施救。这起案件在泰国历经三次审判:2020年3月一审判处俞某冬终身监禁;2021年5月二审改判10年有期徒刑;2023年6月三审终审认定其“蓄意杀人未遂”,判处有期徒刑33年零4个月。刑事判决尘埃落定后,王暖暖于2023年9月向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却陷入更漫长的司法困境。“如果等到他服刑结束回国,我已经70岁了。”王暖暖在开庭前接受采访时哽咽道。这起案件暴露出跨国离婚诉讼的三大司法盲区:
诉讼文书送达难。泰国并非《海牙送达公约》缔约国,司法文书需通过外交途径转交。王暖暖的代理律师柳锦目透露,男方家属最初拒绝配合,导致送达程序耗时近三年。直到开庭前四天,俞某冬才通过律师表示将参与庭审。
被告出庭机制缺失。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离婚案件当事人原则上需出庭。但俞某冬在泰国服刑,中国法官无法赴泰开庭,而泰方亦拒绝将其移交中国。最终,法院通过外交协调实现视频出庭,此举在国内尚属首例。
“感情破裂”认定标准争议。王暖暖主张“婚姻关系因犯罪行为彻底破裂”,但司法实践中仍需证明“感情破裂”。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冯煜清指出:“当一方实施严重暴力犯罪时,婚姻的伦理基础已荡然无存,此时仍要求证明‘感情’实属荒谬。”
案件推进过程中,俞某冬家属的行为更引发舆论哗然。王暖暖披露,男方曾提出“3000万精神损失费”作为离婚条件,甚至在刑事审判期间潜入其住处搬走现金、电脑等财物。“他们一直在折磨我,让我买自己的自由身。”她在社交媒体哭诉。
这种将离婚诉讼异化为财产谈判的现象,折射出司法实践中的深层矛盾。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爱武分析:“当被告利用程序漏洞拖延诉讼时,法律应设立特别机制,避免受害者陷入‘持久战’。”
王暖暖的遭遇在社交媒体引发#等待70岁才能离婚#等话题热议,网友纷纷呼吁完善涉外司法程序。法律界人士提出三项改革建议:建立跨国视频开庭标准化流程,明确技术标准与法律效力的认定;完善非海牙公约国司法文书送达机制,通过双边协定简化程序;修订离婚标准,将“婚姻关系破裂”替代“感情破裂”,对因犯罪导致的婚姻终结设立快速通道。
“这场官司早已不是我的个人战斗。”王暖暖在开庭前发布视频称,“我希望为所有婚姻受害者开辟先河,让法律成为摆脱恶性伤害的利器。”她的代理律师团队表示,已收集俞某冬犯罪证据、婚姻期间财产明细等材料,力争在本次庭审中实现判决。
今日庭审现场,王暖暖通过视频与俞某冬“隔空对峙”。尽管身体仍未完全康复,需拄拐行走,但她坚持出庭:“我要亲眼看到法律给出公正答案。”法院宣布,因涉及个人隐私,本案将不公开审理,但允许媒体旁听宣判环节。这起案件的意义早已超越个案本身。它暴露出跨国婚姻中的法律真空,更迫使社会重新思考:当婚姻沦为犯罪工具时,司法该如何守护人的尊严?王暖暖用六年时间证明,对抗暴力与不公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是对法律完善的持续推动。正如她在社交媒体所写:“悬崖让我失去孩子,但法律必须让我重获新生。”当法官敲响法槌时,这场司法对决的判决,或将成为中国婚姻法律制度进步的一个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