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积水街道成河 居民称水深达一米 强降雨如天河决堤,多条道路秒变“河道”!
创始人
2025-09-24 21:05:15
0

珠海积水街道成河 居民称水深达一米

  【珠海积水街道成河 居民称水深达一米】9月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裹挟着狂风暴雨直扑广东沿海,珠海这座滨海城市瞬间陷入狂风暴雨的肆虐之中。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如天河决堤,多条道路秒变“河道”,部分区域积水深度超1米,城市运转遭遇严峻挑战。这场自然灾害不仅暴露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更敲响了公众安全意识的警钟——在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如何科学应对台风灾害,守护生命与财产安全,已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据网友发布视频显示,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附近,市场周边道路出现严重积水。有商户表示,被淹区域的水位大概有一米高。但由于市场目前已停业,具体损失暂时无法统计清楚。据网友发布视频显示,斗门区井岸镇全球通休闲广场也出现积水。广场上只有绿化部分露出水面。据网友表示,水位预计超过1.1米。广场周围商户称,从上午十点左右就出现积水的情况,水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目前监控已看不到。斗门区井岸镇斗门礼堂附近道路也被淹没,道路上商铺基本都处于关门状态。据现场视频显示,水位已经淹没到车轮处。

  24日8时,珠海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香洲区、斗门区、高新区等地3小时降雨量突破120毫米。在香洲区明珠路,积水迅速漫过路缘石,冲进沿街商铺。一家便利店老板陈先生回忆:“早上7点开门时还只是脚踝深,不到半小时就涨到腰部,货架上的饮料全被冲走,损失近万元。”

  更危急的是人员被困。上午9时,前山街道星桥街旧村因地势低洼,积水最深处达1.2米,多名老人和残障人士被困家中。珠海消防接到报警后,携带冲锋舟涉水救援,发现部分房屋铁门被洪水冲变形,救援人员只能破窗而入。

  珠海市水务局数据显示,全市现有排水管网总长3800公里,但部分老城区管网设计标准仅为“1年一遇”暴雨(24小时降雨量35毫米),而此次3小时降雨量达120毫米,远超系统承载能力。更棘手的是,近年来城市开发导致地面硬化率上升,雨水下渗减少,叠加台风引发的海水倒灌,形成“内涝+外潮”的双重夹击。

  “2017年‘天鸽’台风后,我们投入23亿元改造排水系统,但这次暴雨仍暴露出三个短板。”珠海市三防办主任坦言:一是部分区域管网老化,二是排水泵站功率不足,三是地势低洼区缺乏强排设备。例如,前山立交下穿隧道因泵站故障,积水深度达1.8米,导致交通瘫痪超6小时。

  “暴雨不是偶然,而是气候变化的警示。”专家指出,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近50年增强15%,而珠海作为沿海城市,必须从“被动抗洪”转向“主动适应”。他建议:一是提升排水标准至“5年一遇”甚至“10年一遇”;二是在低洼区建设可升降式防洪墙;三是利用海绵城市技术增加雨水渗透;四是完善极端天气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

  珠海市市长黄志豪在24日晚的防汛会议上强调:“我们要把每一次暴雨当作检验城市韧性的考试,既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更要强化‘人民至上’的理念。”据悉,珠海计划未来三年投入50亿元实施“排水系统升级工程”,并在全市推广“社区应急响应队”模式,确保暴雨来临时“15分钟内有人救援、1小时内基本恢复通行”。

  气象专家提醒,台风来临时应遵循“三不原则”:不冒险涉水、不靠近危险区域、不轻信谣言。具体而言,市民应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提前将车辆停放在地势高处;遇到积水路段时,应观察水深和水流速度,若积水超过轮胎一半或水流湍急,切勿强行通过;居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应提前准备沙袋、挡水板等防汛物资,并在必要时及时撤离。

  这场暴雨,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也映照出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芒——消防员的逆行、业主的互助、商家的善意……这些瞬间告诉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或许渺小,但团结与担当,能让我们在风雨中站得更稳。

  当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唯有以科学规划筑牢防线,以全民教育提升意识,才能让城市在风雨中依然从容,让每一个生命在灾难面前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这,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文明的坚守。珠海的“看海”模式,不该成为年年上演的剧本。唯有以更科学的规划、更坚实的防线、更温暖的治理,才能让这座滨海城市在暴雨中依然从容,让每一个居民在危难时感受到“家”的安全。毕竟,城市的韧性,不仅体现在钢筋水泥的坚固,更体现在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守护。

  台风“桦加沙”的肆虐,再次为城市治理敲响警钟。珠海作为沿海城市,每年平均遭受3—4次台风影响,但此次暴雨仍暴露出三大短板:一是部分老城区排水管网老化,设计标准低于当前气候条件;二是低洼区域缺乏有效的防洪屏障,如可升降式防洪墙;三是公众应急教育不足,部分市民对台风危害认识不足。未来,珠海需从“被动抗灾”转向“主动韧灾”。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升级排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另一方面,完善极端天气预警机制,推广“社区应急响应队”模式,让每个居民都成为灾害防御的参与者。正如市长黄志豪所言:“城市的韧性,不仅体现在钢筋水泥的坚固,更体现在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守护。”台风终将过去,但留给我们的思考不应消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