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吹起铁皮砸碎酒店窗户 旅客发声
【大风吹起铁皮砸碎酒店窗户 旅客发声】9月24日上午,台风“桦加沙”严重影响广东。记者在珠海情侣路沿线见到,一建筑楼顶的铁皮被大风吹起,砸毁隔壁酒店8楼的外窗和楼下停放的多辆小车。事发时正在房间内休息的旅客表示,幸好当时不在窗边,没有受伤。幸亏那位师傅提前几分钟离开了这张床。还有旅客表示,已经砸了一个车了,好危险哦,心灵受伤。酒店监控显示,铁皮在狂风中呈45度角翻滚,撞击力将8楼外窗钢化玻璃击成蛛网状裂纹,随后整块玻璃爆裂脱落。
珠海市气象台9月24日8时发布红色台风预警,指出“桦加沙”虽未直接登陆,但其外围环流与冷空气结合,在珠海沿海形成持续性10-12级阵风。情侣路作为沿海主干道,成为台风“重灾区”:路旁直径30厘米的棕榈树被连根拔起,共享单车堆叠成“铁山”,某便利店招牌被吹落,砸中停放的电动车。
“这是近十年最强的台风外围影响。”珠海市三防办负责人表示,截至24日12时,全市已转移危险区域人员12.4万人,关闭景区23处,停运公交线路86条。在香洲区某小区,居民张女士用胶带在窗户上贴出“米”字形防护,仍担心不已:“2017年‘天鸽’来时,我家玻璃就被吹裂过,这次更吓人。”
此次事件暴露出城市防台体系的薄弱环节。珠海市住建局承认,部分老旧建筑未按规定安装防风扣、加固铁皮屋顶,已连夜派出300支检查组排查隐患。在拱北口岸,边检站启用“台风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疏散旅客;在港珠澳大桥,养护单位用20吨配重块压住桥面可移动设施,防止被吹落海。
“台风防御不能只靠‘运气’。”气象学教授指出,珠海作为沿海城市,需建立“风险地图+智能预警+应急避难”的全链条防御体系,“比如对老旧建筑进行防风改造,在低洼地带设置可移动防洪墙,这些都能减少次生灾害。”
“桦加沙”的肆虐,让珠海市民再次感受到自然的威力。在某社区避难所,志愿者为滞留旅客分发热粥:“我经历过‘天鸽’,知道台风天最需要什么。”而在网络平台上,#珠海台风#话题下,网友纷纷分享避险经验:“台风来时远离广告牌”“家里玻璃贴胶带能防爆”“收到预警立刻囤水囤粮”。
这场灾难也引发对城市安全的深层思考。当铁皮穿透窗户的瞬间,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破坏,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挑战。正如旅客李先生所说:“我们无法阻止台风,但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更严格的建筑标准、更及时的预警、更温暖的互助。”
台风背后,是无数逆风而行的身影:消防员用绳索固定摇摇欲坠的广告牌,电力工人冒雨抢修被吹断的电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检查独居老人……
台风终将过去,但留给城市的课题仍在延续。当我们在玻璃碎片中重建家园时,更需筑牢内心的“防风墙”——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对文明的守护。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风暴中,让每一扇窗户都成为安全的屏障,让每一声呼救都能得到温暖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