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家餐厅租重卡停店门前
【广东多家餐厅租重卡停店门前】2025年9月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直扑广东沿海,中心风力达17级以上,阵风更可能突破极限。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广东惠州、汕尾、深圳等地的商户们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他们租用重型卡车,在店门前筑起一道道“钢铁防线”,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家园。这一幕被网友拍下后迅速刷屏,相关话题“广东多家餐厅租重卡停店门前”冲上热搜,网友直呼:“这才是真正的‘硬核防御’!”
9月23日,台风登陆前一天,惠州巽寮湾的餐饮一条街已进入“战备状态”。30余家店铺中,超20家租用了重型卡车或大型货车,将车辆首尾相连停在门前,形成一道近3米高的“移动屏障”。一家海鲜餐厅老板李强(化名)指着门前的卡车说:“这车每天租金400元,虽然贵,但比玻璃碎了换新的划算多了!”他算了一笔账:店铺玻璃幕墙维修费超10万元,停业一天损失数万元,而租卡车3天的费用仅1200元,“这笔账,怎么算都值!”
类似的场景在汕尾金町湾更显壮观。一家距海岸线仅百米的海鲜餐厅,老板林先生提前两天租来12辆重型卡车,每辆车装满沙土增重至十余吨,沿门店外墙排开,形成一道“钢铁长城”。“2018年台风‘山竹’时,我的钢架大棚被掀翻,设备损毁损失几十万。”林先生心有余悸地说,“这次说什么也要守住!”他透露,仅租车和加固费用就花了2万至3万元,但“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深圳盐田海鲜市场的商户们则更注重“精准防御”。6辆满载货物的货车围住玻璃钢鱼池,防止狂风掀翻养殖设备;珠海一家汽车美容店找来6辆泥头车,绕店铺一周形成“环形防线”。商户们还摸索出一套“三重加固法”:卡车装满沙土增重、车轮下垫三角木楔防滑动、门窗贴“米”字胶带防爆裂。一位店主笑道:“台风再猛,也吹不垮我们的‘钢铁堡垒’!”
租重卡防台风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3年台风“苏拉”过境时,汕尾、惠州就有商户尝试这一方式,但当时仅是零星案例。如今,随着台风强度升级,这一“民间智慧”迅速普及。惠州一家餐厅老板王女士坦言:“去年‘苏拉’时,隔壁店用了卡车挡风,玻璃一点没碎;我们店没设防,门窗全被吹坏了。今年大家都学聪明了!”
然而,防御成本仍是中小商户的“心头痛”。汕尾一位从业10年的店主算了一笔账:两次台风防御投入已达五六万元,对小本生意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但没办法,不防的话损失更大。”他说。深圳盐田市场的商户陈先生则更乐观:“政府提前发布了‘五停’通知,我们有时间准备。租卡车、囤物资,虽然麻烦,但至少心里踏实。”
商户们的“防御经济学”背后,是广东沿海地区长期与台风博弈的经验。自2013年超强台风“天鸽”以来,广东每年因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超百亿元。商户们深知,在极端天气面前,任何侥幸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正如一位网友评论:“重卡挡风看似‘土办法’,却是用血泪换来的生存智慧!”
面对“桦加沙”的威胁,广东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截至9月24日中午,全省已转移危险区域人员超37万,开放应急避难场所8600余个;电力部门出动抢修人员1.2万人,提前砍伐危树15万棵;通信企业部署应急通信车200辆,确保台风期间信号畅通。
在惠州巽寮湾,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检查防御措施,帮助商户加固卡车、搬运沙袋;在汕尾金町湾,志愿者们协助餐厅老板固定广告牌、清理排水沟;在深圳盐田,市场监管部门上门指导商户做好食品储存,防止台风期间物资短缺。一位基层干部说:“防御台风不是政府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商户租卡车、居民囤物资、我们做保障,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
这种“双向奔赴”的防御模式,让广东在台风面前更具韧性。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时,广东因防御得当,直接经济损失较2017年“天鸽”减少60%。此次“桦加沙”来袭,广东再次用行动证明: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团结与智慧,永远是最强大的武器。
站在惠州巽寮湾的街头,记者看到重型卡车与海浪隔空对峙,商户们忙碌的身影与狂风形成鲜明对比。一家餐厅的玻璃门上,贴着“台风天,注意安全”的温馨提示;隔壁便利店的货架上,矿泉水、方便面被抢购一空;街角的早餐店虽已停业,但老板仍煮了一锅热粥,免费分发给避险的居民。
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台风中的“人间烟火气”。商户们租重卡、囤物资,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居民们关门窗、备干粮,不是为了恐慌,而是为了不给社会添乱;政府们发预警、调资源,不是为了表现,而是为了践行“人民至上”的承诺。
截至发稿时,“桦加沙”仍在南海北部咆哮,但广东的街头巷尾已充满温暖的力量。租卡车的商户、囤物资的居民、坚守岗位的救援人员……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众志成城”。愿广东平安!愿所有在风雨中坚守的人们,都能等到雨过天晴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