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书记:决战就在眼前
【广东省委书记:决战就在眼前】9月23日,超强台风“桦加沙”步步紧逼,广东省沿海地区即将直面这场自然界的“大考”。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省委应急指挥中心紧急召开视频会议,以“决战就在眼前”的紧迫感,全面部署防御工作,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桦加沙”的威力不容小觑。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该台风将于24日在珠海至徐闻一带沿海地区登陆,强度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其七级风圈半径覆盖55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直抵郑州的距离,而台风眼壁厚度超过20公里,云顶高度突破18公里,堪称近年来罕见的巨型台风。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黄坤明在会议上强调:“防御台风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各项措施落细落实。”他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态度,全面进入临战状态。省气象局、省水文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等部门实时更新台风路径和风雨浪潮数据,为防御工作提供科学支撑;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等则根据数据动态调整防御策略,确保精准施策。“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黄坤明在会议上反复强调这一原则。截至23日晚,广东全省已转移安置群众超120万人,汕头、揭阳、汕尾等沿海地市启动“五停”措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交通停运,全力保障人员安全。在珠海香洲区,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确保低洼地区居民全部撤离;在湛江徐闻县,渔民们在政府组织下,将上千艘渔船拖回港内加固,人员全部上岸;在深圳大鹏新区,景区关闭、民宿停业,游客被有序疏散至安全地带……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生命至上”的理念。
“台风无情,人有情。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每一位群众都安全。”黄坤明在连线各地市时动情地说。他特别叮嘱基层干部,要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确保他们得到妥善安置。
在这场防御战中,科技力量成为关键支撑。23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的一架“挑战者605”型定翼机冒险穿越“桦加沙”风眼,成功投放3枚下投式探空仪,实时传回风眼内部的气压、温度、湿度及三维风速数据。这些数据为气象部门构建台风立体模型提供了宝贵依据。
“风眼内部的平静与外围的狂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极端差异让预测难度倍增。”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吕心艳解释。通过科技手段,气象部门更精准地预测出台风路径和强度变化,为防御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与此同时,广东全省部署了超过1000个自动气象站、200部雷达和3颗气象卫星,形成“地空天”一体化监测网络。省气象台每半小时发布一次台风动态,确保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基层。
台风防御不仅是广东一省之事,更需要粤港澳三地的紧密协作。在黄坤明的推动下,三地全面落实三防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共享监测预报信息,协同开展抢险救援。
香港天文台与广东省气象局建立实时数据交换通道,联合发布台风预警;澳门海事及水务局与珠海海事部门协同调度船舶避风;深圳、香港、澳门的消防、医疗等救援队伍保持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跨区域支援。
“粤港澳本就是一家人,面对自然灾害更要携手同心。”黄坤明在会议上强调。三地还通过媒体、短信、社交平台等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做好防护措施。
“各级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守土尽责,让党旗在防御一线高高飘扬!”黄坤明的号召掷地有声。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检查防风措施落实情况。
在阳江海陵岛,镇党委书记带领干部逐一排查渔船锚固情况;在茂名电白区,党员突击队连夜加固广告牌、玻璃幕墙等易倒伏设施;在广州南沙区,党员干部冒雨巡查堤坝,确保行洪安全……
“关键时刻,党员就要顶得上!”一位参与防御工作的基层干部说。全省超过50万名党员干部投入防御一线,成为守护群众安全的“中流砥柱”。
防御台风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广东各地广泛开展公众预警和科普宣传,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普及防灾知识。社区志愿者走进居民家中,帮助检查门窗、清理阳台杂物;企业自发组织员工参与防御工作,确保厂区安全;学校通过线上课程向学生传授避险技能……
“每个人都是防御台风的一份子。”黄坤明在会议上呼吁。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广东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众志成城”的力量。
台风“桦加沙”的考验,不仅是对广东自然灾害防御能力的一次检验,更是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实战演练。从科学研判到精准施策,从科技赋能到联防联动,从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到全民参与防灾,广东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应急响应水平。
“防御台风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黄坤明在会议最后强调。随着“桦加沙”的逼近,广东已做好全面准备,以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场“决战”,不仅是对自然的挑战,更是对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考验。而广东,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