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室内动物园动物神情呆滞
【沈阳一室内动物园动物神情呆滞】近日,沈阳一商场内的“龙之梦动物乐园”因动物生存条件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网友发布的视频及现场目击者描述,该室内动物园存在动物活动空间狭小、缺乏自然光照、环境压抑等问题,部分动物出现神情呆滞、行为异常等现象。对此,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大东分局林业管理科回应称,已启动实地核查程序,若发现问题将责令园方立即整改。9月22日,视频拍摄者姜先生表示,该动物园内黑熊活动空间狭小,在动物乐园中,众多动物面临着生存环境不佳的困境。天鹅本应在宽阔清澈的水域中自在游弋,然而这里却缺乏充足的水域供其活动;袋鼠习惯在广袤的草原上跳跃奔跑,如今却只能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勉强活动,园内甚至看不到一片像样的草坪;孔雀那绚丽的尾羽本应在开阔的空间中尽情舒展,可它们却被安置在低矮逼仄的空间里,难以自由开屏。更令人担忧的是,绝大多数动物都无法接触到自然光照,只能长久地处于人工光源之下。姜先生介绍道,9月6日,他前往该动物乐园游览,在参观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七楼和八楼整个区域完全依赖人工照明,没有一丝自然光透入,显得格外昏暗;九楼仅有部分区域设有窗户,大部分空间都被封闭,整体环境给人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而且场馆的通风状况极差,动物身上散发的气味久久不散,在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异味。长颈鹿只能在人造景观中低头进食,狮子多数时间躺卧不动,黑熊蜷缩于昏暗的狭小空间内。姜先生认为,商场封闭环境并不适宜饲养大型动物。
随后,记者尝试联系园方了解情况,但因周一闭园无果。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大东分局林业管理科工作人员表示,室内动物园在动物活动空间和环境丰富度方面确有提升空间,强调园方基本保障合规,动物呆滞因场馆受限有饲养员负责。林业部门将赴现场调查,督促园方优化动物环境。
从动物的基本生存需求来看,充足的活动空间、适宜的自然光照、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符合其习性的生活环境,是保障动物健康生存的基石。然而在“龙之梦动物乐园”中,这些基本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黑熊蜷缩于昏暗狭小空间,袋鼠只能在水泥地面活动,长颈鹿只能在人造景观中低头进食,这些场景无不让人痛心。动物不是供人观赏的玩物,它们有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中,不仅会影响其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心理问题,如行为呆滞、抑郁等。室内动物园不能仅仅为了商业利益,而忽视动物的基本生存权利,将动物囚禁在不适宜的环境中。
从行业规范和监管层面分析,目前室内动物园行业缺乏明确、细致且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标准。虽然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大东分局林业管理科工作人员表示园方在水源、食物等基本保障方面符合规范,但在动物活动空间和环境丰富度等关键问题上,却只是强调有提升空间,并未给出具体的整改要求和标准。这使得一些室内动物园在运营过程中有机可乘,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压缩动物的生活空间,降低环境质量。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完善的行业规范,明确室内动物园在动物饲养、场馆建设、环境维护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室内动物园的运营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从公众意识和教育角度出发,这起事件也反映出公众对动物福利的认知还有待提高。部分人可能将室内动物园仅仅视为一个娱乐场所,忽视了背后动物的生存状况。室内动物园本应承担起一定的科普教育功能,让公众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保护意义等,但如果在运营过程中连动物的基本福利都无法保障,又何谈教育呢?因此,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动物福利的重视程度,引导公众选择那些真正注重动物保护和福利的场所进行参观游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动物福利的良好氛围。
沈阳“龙之梦动物乐园”动物生存条件不佳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室内动物园不能成为动物的“囚笼”,保障动物福利刻不容缓。只有行业规范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公众意识逐步提高,才能让室内动物园真正成为动物健康生存、公众科普教育的良好平台,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