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逼广东!风王“桦加沙”已“开眼”
【直逼广东!风王“桦加沙”已“开眼”】在2025年9月的西北太平洋海域,一场自然力量的狂欢正在上演,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以其惊人的发展态势,成为了全球气象界瞩目的焦点,被冠以“风王”的称号。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9月20日02时,“桦加沙”加强为台风级,如同一头刚刚苏醒的巨兽,开始在海洋上积蓄力量。仅仅一天之后,也就是9月21日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向约7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就已经达到了15级(5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4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300 - 3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50 - 18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80 - 120公里。此时的它,已经晋升为强台风级,开始显露出强大的破坏力。而到了9月22日,其威力更是进一步攀升。上午8点,中心位于东沙岛东偏南方向约6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62米/秒)。这强大的风力意味着什么?它能够轻易地拔起树木,掀翻房屋的屋顶,让沿海的堤坝在狂风中摇摇欲坠。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桦加沙”成为了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风王,目前仍维持超强台风级。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能量球,在海洋上不断地吸收着热量和水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桦加沙”已“开眼”这一现象,更是引起了气象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在9月21日10时10分的卫星云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台风眼圆润清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通常,台风眼的大小和结构可以定性判断台风强度,而“桦加沙”在加强的过程中,随着自身旋转速度的增加,眼区逐渐收缩,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可见的小圆眼,这表明它的强度极高。
从卫星云图的整体视角来看,“桦加沙”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它的台风眼呈现非常完整的螺旋状,结构紧致,这些都表明它是一个组织性极佳、强度极高的台风。台风眼就像是台风的核心引擎,周围的气流围绕着它高速旋转,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旋系统。云墙区则是环绕着台风眼的一圈高耸的云墙,这里汇聚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是狂风暴雨最为集中的区域。螺旋雨带区则像是一条条从云墙区延伸出来的螺旋状雨带,它们不断地将水汽和能量输送到台风的外围,影响着更广泛的区域。
“桦加沙”的移动路径如同一把高悬在广东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们的心弦紧紧绷起。它以每小时15 - 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目标明确地朝着广东沿海地区逼近。9月22日,它将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穿过巴士海峡。巴士海峡是它进入南海的关键通道,而它如何通过巴士海峡尤为关键。如果它先登陆菲律宾或台湾岛后再进入南海,受地形影响强度就会被大幅减弱,但如果它从巴士海峡中间穿过,那就将无损进入南海,对广东的威胁更大。预计23日凌晨,“桦加沙”将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之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向广东中西部至海南岛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广东省气象台预计,它将于22日夜间穿过巴士海峡,23日凌晨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随后趋向广东海面,并有可能于24日以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在广东中西部沿海地区登陆。不过,它在靠近广东沿海偏西行时,由于离岸距离近,存在随时登陆、多次登陆的可能,因而登陆时间和地点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一旦“桦加沙”登陆广东,其带来的风雨影响将是极其严重的。从风力方面来看,巴士海峡、台湾海峡、南海北部、琼州海峡、北部湾等海域及华南沿海将先后有10 - 11级大风,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或地区有14 - 17级大风,阵风17级以上。在广东沿海地区,狂风将呼啸而过,吹倒树木、电线杆,破坏房屋和基础设施。沿海的船只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即使是坚固的码头和港口设施也可能遭受重创。而在降雨方面,23日至26日,广东大部、广西中南部、福建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云南东部、海南岛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广东中西部地区将成为降雨的重灾区,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山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城市内也将出现严重的内涝,街道变成河流,交通瘫痪,居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面对“桦加沙”的威胁,广东全省上下已经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全面的防御准备。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Ⅱ级应急响应,广东省气象局也多次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民众提前做好巨灾防御准备。
在海上,广东省气象局提醒,在南海中北部海域所有各类船只和人员需尽快回港避风;已回港避风的船只注意做好安全管理。各地的渔政部门积极组织渔船回港,确保渔民的生命安全。
在陆地上,广东多地发布了“五停”措施(即: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的预告。广州根据预警信号规定,当所在区域发布台风黄色及以上级别预警信号时,应当停课。珠海市三防指挥部提醒珠海本周三可能受影响采取“五停”防台措施,江门、潮州、湛江、阳江等地也纷纷发布通告,将根据台风影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市民们也积极响应,储备应急物品、加固门窗和悬挂物,做好防风防水浸准备。学校、企业等单位也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台风期间能够保障人员的安全。
回顾历史,2017年的“天鸽”和2018年的“山竹”这两个秋台风给广东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们都因造成巨大灾害,被台风委员会永久除名。“桦加沙”与它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秋台风,同样达到超强台风级,同样奔着广东来。这让我们不得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高度重视此次台风的防御工作。未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台风的强度和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民众的防灾意识教育,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大自然面前保持敬畏之心,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桦加沙”直逼广东,这是一场自然的大考。我们期待广东能够在这场考验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最大限度地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保护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