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逼近 广东: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台风逼近 广东:全面进入临战状态】9月22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于今天(22日)早晨5点钟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北偏东方向约5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北纬19.3度、东经123.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62米/秒)。9月22日下午,广东省召开抗击18号台风“桦加沙”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台风态势,再部署防御工作。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抢抓台风登陆前时机,做好防御准备,守护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省长王伟中主持会议,孟凡利出席。自台风生成,省委、省政府持续跟踪监测、会商研判并部署防范。会上,张国智通报前期防御进展,省气象局等介绍台风动向及影响,多地汇报防汛防台风情况。黄坤明指出,台风“桦加沙”来势猛、范围广、破坏力大,叠加前期台风影响,又逢双节前夕,防范挑战大、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贯彻指示精神,强化担当,做好充分准备,落实措施,打好硬仗。要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加强监测预警,适时启动“五停”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准备;坚持人民至上,确保人员转移到位,不漏一户一人。
要知道,本次“桦加沙”比2018年的超强台风“山竹”还要来势汹汹。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裹挟着16级阵风直扑深圳,这场被气象部门定义为“二十年来影响深圳最强台风”的灾害,在24小时内将城市推向了生存极限。深圳湾大桥钢索震颤的轰鸣声中,这座滨海都市的防灾体系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山竹”在菲律宾吕宋岛削减强度后,进入南海后迅速重组环流,最终以强台风级在台山登陆。其12级以上阵风持续13小时,最大阵风达52.7米/秒,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270公斤的冲击力。深圳湾公园的椰子树被连根拔起,盐田国际码头2000吨级集装箱如积木般倾倒,金色海岸码头浮桥断裂的巨响惊醒了整座城市。全市电力系统遭受重创,493条供电线路中断,15万户居民陷入黑暗;84个小区停水,4个片区供气中断,146个通信基站瘫痪。地铁7条线路全线停运,广深高速桥下积水达0.4米,300余辆车被迫绕行。
更严峻的是,坪山坑梓街道出现80余处内涝,海水倒灌导致15处区域变成泽国,罗湖笋岗片区因排水管网管径不足陷入持续积水。面对灾害,深圳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出动巡查人员3.9万人次,转移安置160.1万人。在南澳办事处全辖区停电的危急时刻,应急部门动用“龙吸水”排水车,以每小时5000立方米的效率抢排积水。平安产险开创“警保联动”模式,4小时内完成6.9万元全损车赔付,创下行业纪录。
#超强台风来势凶猛 深圳砍树预防#除了砍树,城市还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台风防御手段。例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筑物、道路、桥梁等的抗风能力;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防止台风带来的暴雨引发内涝;建立更加精准的台风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提前做好人员疏散、物资储备等工作。通过这些综合措施,降低台风对城市的影响,减少因台风防御而不得不进行的砍树行为。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台风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鼓励市民在台风来临前对自家周边的树木进行检查和加固,共同参与城市台风防御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台风灾害的良好氛围。
深圳为预防超强台风“桦加沙”而砍树的行为,虽出于保障公共安全和做好应急准备的良好初衷,但也需充分认识到砍树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等方面的影响。在未来的台风防御工作中,城市管理者应科学统筹,精准实施砍树行动,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防御手段,减少对砍树的依赖,实现城市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