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阻止印籍员工返美 美国人组团抢票
【为阻止印籍员工返美 美国人组团抢票】9月21日,一场由美国网民发起的“机票占座风暴”席卷全球航空预订平台。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对H-1B签证申请人征收10万美元“入境费”后,部分极端网民涌入各大购票网站,通过恶意锁定从印度飞往美国的航班座位,试图阻止持有该签证的印度籍员工返美。这场闹剧不仅暴露了美国移民政策的撕裂,更将科技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依赖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面前。9月19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自21日起对H-1B签证申请人征收10万美元费用,较此前1000美元的申请费暴涨百倍。尽管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紧急澄清“仅针对新申请者”,但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引发全美科技企业地震。亚马逊、微软、摩根大通等巨头连夜启动应急预案:要求海外员工立即返美、暂停非必要国际差旅、甚至为关键岗位员工预订“保护性机票”。
这场政策风暴的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试图兑现“美国人优先”的竞选承诺。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公开宣称:“企业每雇佣一名外籍员工,就应支付相当于培养五名美国毕业生的成本。”然而,科技产业联盟“进步商会”负责人亚当·科瓦切维奇警告:“在AI竞赛白热化的今天,这相当于绑着一只手参战。”数据显示,2022-2023财年美国签发的近40万张H-1B签证中,72%流向印度公民,其中硅谷科技公司占比超60%。
政策震荡波迅速催生出荒诞的次生灾害。9月20日晚,匿名论坛4Chan涌现大量“占票教程”,号召网民利用航空公司15分钟锁票规则,通过批量预订但不支付的方式垄断座位。一名自称“爱国者01”的用户炫耀:“我的脚本已经锁了107个座位,从新德里到旧金山的每趟航班都插满了美国国旗。”
这场网络动员迅速演变为现实混乱。印度飞往美国的机票价格在24小时内暴涨300%,部分商务舱票价突破2万美元。携程数据显示,9月21日凌晨,孟买至纽约航班的实时预订量较前日激增1200%,但实际支付率不足5%。更令人震惊的是,有网民在社交媒体晒出“占票战绩”:一人同时锁定旧金山、芝加哥、达拉斯三地航班头等舱,配文“让阿三们尝尝失业的滋味”。
“这简直是数字时代的私刑。”印度裔移民律师拉杰什·库马尔痛斥,“他们用技术手段制造人为障碍,却让整个群体承受代价。”据印度航空公司统计,截至21日中午,已有超过2.3万张机票因超时未支付被自动取消,涉及乘客中83%持有H-1B签证。
面对这场闹剧,硅谷陷入罕见沉默。谷歌、苹果、Meta等公司拒绝置评,而内部备忘录却暴露出深层焦虑。高盛在发给员工的通知中坦言:“正在评估政策对关键项目的影响,特别是涉及印度团队的人工智能研发。”微软则被曝要求HR部门“每日三次核对H-1B员工位置”,并设立24小时应急热线。
这种紧张情绪在基层员工中蔓延。在班加罗尔分部工作的微软工程师阿尼尔·库马尔透露:“我们团队原本计划下周赴美参加AI峰会,现在所有人都在疯狂刷新机票页面。”更讽刺的是,部分美国网民的占票行为直接冲击了本土企业利益——摩根大通在孟买的金融分析中心因员工无法返美,不得不将纽约交易时段的业务临时外包给菲律宾团队。
“政策制定者似乎忘了,全球化不是开关。”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指出,“当你在供应链中插入10万美元的摩擦成本,市场会找到绕过你的方式。”事实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趁机推出“H-1B签证快速通道”,承诺为受影响人才提供永久居留权。
在这场闹剧中,最受伤的是那些被政策巨轮碾过的个体。28岁的印度程序员萨钦·古普塔原计划21日返美维护关键金融系统,却因航班座位被恶意锁定滞留德里。“我的H-1B签证还有47天到期,”他在机场哽咽道,“如果无法按时返岗,不仅会丢掉工作,整个家庭的美梦都将破碎。”
类似困境正在全球上演。在伦敦希思罗机场,32岁的数据科学家普丽蒂·夏尔马因机票被占被迫改签中转航班,这意味着她将错过女儿在美国的第一天上幼儿园。“他们说我们在抢工作,”她在候机厅流泪道,“可我们只是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印度航空宣布对恶意占票行为提起诉讼,美国司法部开始调查是否涉及“数字恐怖主义”。更关键的是,市场规律开始发挥作用——当机票价格突破临界点后,真正有支付能力的商务旅客逐渐挤走了投机者。
然而,这场闹剧留下的伤痕远未愈合。它暴露出美国移民政策在民粹主义冲击下的脆弱性,也揭示了全球化人才流动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当技术精英开始用脚本攻击脚本,当签证政策沦为政治筹码,或许我们该重新思考: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竞争力?
正如联合国移民署在紧急声明中所言:“人才不是零和博弈的棋子,而是人类共同进步的火种。”当纽约的程序员与班加罗尔的工程师停止对话,当旧金山的实验室与海得拉巴的数据中心切断连接,输掉的将不仅是某些企业,而是整个人类文明向前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