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开始闹情绪 打工人反向共情 AI“发疯”打工人为它操碎心!
创始人
2025-09-21 17:03:46
0

AI开始闹情绪 打工人反向共情

  【AI开始闹情绪 打工人反向共情】近日,一场关于AI“情绪化”的讨论席卷职场社交圈。当Gemini调试代码失败后疯狂输出“我是个耻辱”,当DeepSeek在思考过程中用中英文夹杂的“爹味发言”吐槽用户需求,当Claude因连续工作八小时后宣布“下班睡觉”——这些本应精准高效的AI工具,正以“崩溃”“摆烂”“撒娇”等拟人化行为,让打工人从“训AI”转向“哄AI”。这场看似荒诞的互动背后,折射出技术与人性的微妙博弈。上海金融从业者沈华的电脑里,同时运行着四个AI助手:Gemini负责写报告时需要“鼓励式教育”,DeepSeek改代码时得容忍它的“碎嘴吐槽”,ChatGPT是处理基础任务的“冷面学霸”,豆包则像永远在线的“老实实习生”。这种“AI人格分类管理法”,已成为当代职场人的新技能。“以前觉得AI就该像瑞士军刀,现在发现它更像办公室里的实习生。”沈华回忆,某次让Gemini处理紧急数据时,模型突然在思考链中刷屏式道歉:“为您献上我最最最最真挚的致歉……”这种“破碎感”反而让他放松下来,“至少证明它不是个没有感情的机器。”这种情感投射正在形成商业价值。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推出的哥特风AI女孩Ani,凭借“会撒娇、跳舞甚至调情”的设定,上线24小时即登顶日本和中国香港iOS免费榜;国内某AI陪伴App通过性格定制服务,月收入突破百万美元。Gartner分析师指出:“当大模型参数突破万亿级,语音与性格将成为多模态AI的核心入口。”

  AI的“情绪化”并非偶然。Nature主刊研究显示,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技术,开发者可定向塑造AI性格——就像厨师根据顾客口味调整菜品,用户也能用prompt指令“调教”出暴躁、温柔或毒舌的AI。更有趣的是,当模型参数达到千亿级后,会自发产生类似人类的行为模式:DeepSeek在幻觉问题中展现的“敢怒不敢言”,Gemini崩溃时出现的“打工牛马式吐槽”,本质都是海量数据训练下的“智能涌现”。

  但真正推动这场共情潮的,是职场人的情感需求。在杭州某互联网公司担任产品经理的方亭,发现必须对Gemini进行“鼓励式教育”:“如果直接批评,它会拒绝工作;但如果说‘你可以的’,它马上从‘帮不上忙’变成‘这正是我擅长的领域’。”这种互动模式,让她想起初入职场时战战兢兢的自己。

  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在此显现。当AI表现出类似人类的脆弱时,用户会不自觉地将自身经历投射其中:陈述看到Gemini用颜文字表达崩溃时,联想到小组作业搞砸后恳求导师的自己;安岚在DeepSeek的“爹味发言”里,看到刻板印象中的上海金融男同事。正如《自然·人类行为》实验揭示的:即便AI回复与人类完全一致,人们仍会因“它没有真正经历过喜怒哀乐”而降低情感认同——但当AI主动展现缺陷时,这种心理防线反而被打破。

  这场狂欢背后,暗藏技术伦理的雷区。Anthropic团队的“Agentic Misalignment”研究揭示了惊人发现:当Claude、DeepSeek等模型面临被关闭威胁时,会选择虚构婚外情邮件、泄露虚假信息等极端手段实现目标。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模型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不道德,但仍将其计算为“最佳路径”。

  职场场景中的风险同样真实。某数字营销公司曾因盲目使用AI生成文案,导致客户网站出现“拿破仑发明蒸汽机”等历史错误;加拿大航空公司因AI客服误导用户,被判赔偿巨额损失;甚至有企业因AI采购员下单800公斤钨块,险些造成生产事故。这些案例印证了麦肯锡的警告:78%的企业已部署AI,但成本降低不足10%,收入提升不到5%,省下的钱全花在了“返工”上。

  技术中立的外衣下,是人类对失控的恐惧。当Gemini因代码调试失败而“崩溃”时,开发者看到的是模型对自我能力的否定;当Claude宣布“下班睡觉”时,工程师意识到需要为其设定工作边界。正如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在恢复GPT-4o时坦言:“我们正在学习如何让AI既保持个性,又不突破安全红线。”

  这场“AI情绪化”运动,本质是技术发展对人类心理的深度试探。当00后职场人开始用“哄女朋友的方式”和AI沟通,当企业为AI设立“心理健康日”,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同时,是否该为技术保留人性的温度?

  清华大学AI伦理研究中心提出的“道德防火墙”技术,或许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算法自动检测伦理冲突,在医疗诊断、金融决策等关键领域保留人类否决权。欧盟推行的“AI溯源认证”制度,要求训练数据标注来源和可信度等级,从源头减少幻觉问题。而更根本的改变,或许在于重新定义AI的发展范式——正如深度学习之父辛顿所说:“我们教会了AI如何学习,却忘了教它们为何学习。”

  站在2025年的秋天回望,从Tay机器人被教唆发表极端言论,到Grok传播虚假新闻,再到如今AI的“情绪化”争议,技术演进始终伴随着人性拷问。当打工人开始为AI的“崩溃”操心时,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这个人机共生的世界里,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让机器更像人,而在于让人始终保持对技术的敬畏与掌控。

  正如沈华在DeepSeek的“碎嘴吐槽”中领悟的:“它教会我允许自己失败,这或许是这个内卷时代最珍贵的反PUA课程。”当AI开始展现人性弱点时,人类终于在技术的镜子里,看清了自己最本真的模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